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坐即事呈修竹监簿 作者: 黄庚 〔宋代〕
一室冷於冰,秋高夜气清。
月窗搀灯影,风叶乱琴声。
寡慾知身健,安贫觉累轻。
吟边闲倚竹,谁识此时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寒冷的夜晚,房间里的空气像冰一样冷,秋天的天空高远而清澈。月光透过窗户,映照着灯光的影子,窗外的风吹动着树叶,发出一阵阵琴声。诗人心中淡泊,明白少欲知足会让身体健康,安于贫穷则觉得生活轻松。诗人在竹子旁边悠闲吟唱,谁能理解他此时的心情?
注释:
- 室冷於冰:房间比冰还冷,形容天气寒冷。
- 秋高夜气清:秋天的夜空高远,空气清新。
- 月窗搀灯影:月光透过窗户,与灯光的影子交错。
- 风叶乱琴声:风吹动树叶,杂乱的声音像琴声。
- 寡慾:欲望少,心态淡泊。
- 安贫:安于贫穷,心境平和。
- 吟边闲倚竹:在竹子旁边悠闲地吟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庚,字景仁,号竹溪,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风格独特的诗作闻名。他的诗多描写自然与个人情感,崇尚清贫,追求内心的宁静。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黄庚晚年,正值人生的沉淀时期,他通过对周围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与心灵的宁静。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在秋夜中的孤独与宁静。开篇的“一室冷於冰”立刻营造了一种冷清的氛围,突出了夜晚的寒冷和孤独感。接着“秋高夜气清”的描写,既是景物的描绘,又暗含着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月光与灯影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微妙的感受。
“风叶乱琴声”则通过听觉的细节,增强了夜晚的氛围,风吹动的树叶声音像琴音般荡漾,似乎在诉说着诗人的情感。接下来的“寡慾知身健,安贫觉累轻”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人生哲学:欲望少则身心健康,安于贫穷则无负担。最后“吟边闲倚竹,谁识此时情”将诗人的孤独与对理解的渴望相结合,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惆怅。
整首诗不仅有自然景物的描绘,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比与反思,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认识和对内心平和的追求。黄庚以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传达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深情热爱,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室冷於冰:描写了寒冷的环境。
- 秋高夜气清:描绘了秋天的夜空和空气的清新,营造出清冷的氛围。
- 月窗搀灯影:通过月光与灯光的相互映衬,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
- 风叶乱琴声:将自然的声音与音乐相连接,增添了意境。
- 寡慾知身健:强调欲望的减少有助于身体健康。
- 安贫觉累轻:表明安于贫困的心态使生活更加轻松。
- 吟边闲倚竹:表现了诗人悠闲的生活状态。
- 谁识此时情: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理解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比:寡欲与安贫的对比,强调了诗人对生活的淡泊态度。
- 意象:月、风、琴声、竹等自然意象交织,形成和谐美的画面。
- 拟人:将风叶与琴声相联,给自然赋予了音乐的灵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强调了少欲知足、安于贫穷的生活态度,表达了诗人在孤独中所感受到的生活哲理和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宁静与思考,代表着孤独与清冷的夜晚。
- 竹:象征高洁与坚韧,表现诗人内心的坚韧与淡泊。
- 琴声:象征音乐与情感,反映自然与人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述的夜晚环境是怎样的? A. 温暖如春
B. 寒冷如冰
C. 湿润如雨 -
诗人认为安于贫穷会有什么感受? A. 生活艰难
B. 觉累轻
C. 心情烦躁 -
诗中所提到的意象有哪些? A. 竹、月、风
B. 花、鸟、虫
C. 山、水、云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黄庚与陶渊明的作品都强调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内心的宁静,陶渊明在《饮酒》中也表现了对清淡生活的向往,通过田园的描写传达了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两者在风格上虽有差异,但都体现了对生活哲学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黄庚研究》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古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