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制帅》

时间: 2025-01-17 09:13:44

按部经时走四封,云山有路宝岩通。

普贤相对圆光裹,摩诘不离方丈中。

喜有篇章交寄远,恨无羽翼可凌空。

来诗忽作蛟龙吼,三日能令两耳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制帅
作者: 王之望

按部经时走四封,云山有路宝岩通。
普贤相对圆光裹,摩诘不离方丈中。
喜有篇章交寄远,恨无羽翼可凌空。
来诗忽作蛟龙吼,三日能令两耳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行走于大山宝岩之间的情景。普贤菩萨与摩诘居士的形象象征着佛教文化的深邃。诗人欣喜于与友人远隔千里寄送诗篇,却又感到无奈,因为自己没有翅膀无法飞翔。诗的最后,诗人以激昂的诗句表达出自己如同蛟龙吼叫,三天能使人耳聋的气势。

注释:

  • 按部:按照规定的步骤或程序。
  • 经时:经过时间的推移。
  • 四封:可能指四方地区,象征广阔的天地。
  • 云山:指高山和云雾缭绕的地方。
  • 宝岩:象征着珍贵、神圣的岩石。
  • 普贤:佛教中一位重要菩萨,象征智慧与慈悲。
  • 摩诘:指摩诘居士,常与山水诗相关,象征文人雅士。
  • 篇章:诗篇、文章。
  • 羽翼:翅膀,象征飞翔的能力。
  • 蛟龙:一种神话中的龙,象征力量和气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之望,宋代诗人,以山水诗为主,作品风格清新,常融入佛教思想,强调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诗人游历名山大川时创作的,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友人交流的渴望,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和人际关系的重视。

诗歌鉴赏:

《和制帅》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友人情谊的珍视。诗的开头以“按部经时走四封”引入,展现出一种在时间与空间中漫游的状态,仿佛诗人正踏足于壮丽的云山之间,感受着大自然的壮观与神秘。

诗中提到的“普贤”和“摩诘”二者不仅是佛教的象征,更代表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与向往。普贤象征着智慧与慈悲,而摩诘则代表了对自然的向往,二者的结合使得诗作更具深度,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喜有篇章交寄远,恨无羽翼可凌空”一句,深切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感羁绊,虽有诗篇寄托情谊,却因无法相聚而感到无奈,生动地描绘出文人对交流的渴望与孤独感。

最后两句“来诗忽作蛟龙吼,三日能令两耳聋”则是诗人情感的高潮,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激荡与澎湃。通过强烈的比喻,诗人将自己的诗作比作蛟龙的吼叫,传达出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按部经时走四封”:依照规律,随时间流逝游历四方。
    2. “云山有路宝岩通”:在云雾缭绕的山中,有通往宝岩的道路。
    3. “普贤相对圆光裹”:普贤菩萨与圆光相对,象征智慧和光明。
    4. “摩诘不离方丈中”:摩诘居士常在方丈之中,象征悠然自得。
    5. “喜有篇章交寄远”:欣喜有诗篇可以寄送给远方的友人。
    6. “恨无羽翼可凌空”:感到无奈,因为没有翅膀无法飞翔。
    7. “来诗忽作蛟龙吼”:诗作如蛟龙般怒吼,充满力量。
    8. “三日能令两耳聋”:激昂的诗句能令人耳聋,表现诗的震撼力。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诗作比作蛟龙的吼叫,生动形象地表达出内心的激荡。
    • 对仗:诗句之间具有对仗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此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人文的交融,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反映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 云山:象征着高远与神秘,代表诗人对自然的崇敬。
  • 宝岩:象征着珍贵的精神追求。
  • 普贤与摩诘:代表着智慧与对自然的向往,体现了佛教文化的深邃。
  • 蛟龙:象征着力量与激情,展现诗人内心的激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普贤”象征什么?

    • A. 智慧与慈悲
    • B. 战斗与勇气
    • C. 财富与权力
  2. 诗人对友人有什么样的情感?

    • A. 无所谓
    • B. 珍视与渴望
    • C. 嫉妒与愤怒
  3. 诗中“蛟龙吼”指的是什么?

    • A. 强烈的情感表达
    • B. 一种动物
    • C. 自然现象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王之望与李白的诗作都强调自然之美,但李白的诗更直接表现了豪情壮志,而王之望则更注重内心的情感与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
  • 《王之望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