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游王氏城东园林因寄王虞部》

时间: 2025-01-04 08:58:36

谢墅林亭汴水滨,偶携佳客共寻春。

看花纵拟思君子,对竹何曾问主人。

促席正逢羲日缓,酡颜仍有郢醪醇。

朝中九列无间暇,愿作新诗赠季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食游王氏城东园林因寄王虞部
——晏殊

谢墅林亭汴水滨,偶携佳客共寻春。
看花纵拟思君子,对竹何曾问主人。
促席正逢羲日缓,酡颜仍有郢醪醇。
朝中九列无间暇,愿作新诗赠季伦。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谢墅的林亭,傍着汴水,我偶然带着好友一同寻春。
看花时虽想念君子,但对竹子却从未问过主人。
席间正好遇上温暖的阳光,脸上微微酡红,仍然饮着郢地的美酒。
朝中九列的车马没有间隙,愿意写首新诗赠送给季伦。

注释

字词注释

  • 谢墅:指谢氏的别墅或园林。
  • 汴水:即汴河,古称,流经汴京。
  • 佳客:指良友或知己。
  •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 郢醪:指郢地的美酒,郢是今湖北荆州地区,古时以酒著称。
  • 羲日:指太阳,羲为古代神话中的日神。
  • 季伦:指王虞部,即王安石的别号。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君子”是古代儒家思想中品德高尚的人,常用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
  • “郢醪”则是引用了古代酒文化的典故,表现了对美酒的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殊(991-1055),字亦甫,号小山,宋代著名词人、政治家。其词风清丽婉约,常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人生,代表作有《蝶恋花》等。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寒食节,正值春季,作者游览王氏城东的园林,与友人共度春日,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此诗以春日游园为背景,抒发了诗人与友人共享春日美景的愉悦心情。开篇描绘了在谢墅林亭旁的汴水边,与好友共寻春的场景,表现出一种惬意的生活态度。诗中提到“看花纵拟思君子”,即使在欣赏花朵的美丽时,心中仍不忘思念那个品德高尚的君子,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高尚品德的向往。

“对竹何曾问主人”一句,巧妙地引入竹子作为意象,竹子象征高洁与挺拔,作者以竹子比喻朋友,表达了对友谊的淡然与不羁。接下来的“促席正逢羲日缓,酡颜仍有郢醪醇”描绘出温暖的阳光洒在身上,朋友们饮酒作乐,情景可见,欢愉之感油然而生。

最后两句回归到诗人本身的愿望,表示虽然朝中繁忙,但仍愿意为朋友写首新诗作为赠礼,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惜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优雅,充分展现了诗人在春日游园时的悠然自得与深厚情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谢墅林亭汴水滨:描绘出谢墅的美丽景色,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
  • 偶携佳客共寻春:自然的流露出与朋友共度美好时光的快乐。
  • 看花纵拟思君子:在欣赏花朵的同时,流露出对君子的美好思念。
  • 对竹何曾问主人:表现出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友谊不需过多言语。
  • 促席正逢羲日缓:描绘出温暖的阳光和轻松的聚会氛围。
  • 酡颜仍有郢醪醇:喝酒后的微醺状态,增添了诗的生动感。
  • 朝中九列无间暇:生活繁忙,时间的紧迫感。
  • 愿作新诗赠季伦:表达了写作的愿望,体现友谊的温暖。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子与朋友进行类比,表现对友情的看法。
  • 对仗:如“看花”和“对竹”,形成音韵的和谐。
  • 拟人:赋予阳光温暖的性格,使诗句更具生动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以春日游园为背景,抒发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和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谢墅:象征隐逸与雅致。
  • 汴水:代表乡愁与思念。
  • :象征美好与希望。
  • :象征高洁与友谊。
  • 郢醪:代表美酒与欢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郢醪”指的是什么?

    • A. 美酒
    • B. 一种花
    • C. 竹子
  2. “对竹何曾问主人”中的“主人”是指谁?

    • A. 竹子的主人
    • B. 诗人的好友
    • C. 君子
  3. 诗人希望为谁写新诗?

    • A. 季伦
    • B. 君子
    • C. 主人

答案

  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比较晏殊与李白的春日主题,两者都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但晏殊更加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友情,而李白则更倾向于个人的自由与洒脱。李白的诗多带有豪放之气,而晏殊则显得细腻温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晏殊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