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谢紫微挽词三首》

时间: 2025-01-01 16:22:50

忽惊南郊信,半夜雪中来。

遂哭寝门外,始嗟梁木摧。

文章千古盛,风韵故人哀。

忆昨临湍水,宁知隔夜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阳谢紫微挽词三首
梅尧臣

忽惊南郊信,半夜雪中来。
遂哭寝门外,始嗟梁木摧。
文章千古盛,风韵故人哀。
忆昨临湍水,宁知隔夜台。

白话文翻译

作者在夜半时分,惊闻南郊传来噩耗,急忙在雪中哭泣,泪水洒落在寝门外,感慨哀伤,遂感叹亲友早逝。文章盛名传千古,但如今只剩下对故人的哀悼。回想起前日与故人共游湍水边,怎料今夜已是天人永隔。

注释

  • 南郊:指南方的郊野,这里指的是故人所在之地,传来噩耗。
  • :消息,指的是故人的去世。
  • 梁木:指的是房屋的梁,暗喻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文章千古盛:指故人在文坛的卓越成就。
  • 风韵:风采、风度,这里指故人曾经的风采。
  • 湍水:急流,回忆中与故人共游的地方。
  • 隔夜台:暗指生死的距离,故人已去,自己却仍在世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明,号清溪,宋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诗作多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作者得知朋友谢紫微去世后所作,表达了对故人的哀悼与思念。紫微是当时的文化名士,与梅尧臣有着深厚的交情。因此,诗中充满了对故人文才的赞美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首句“忽惊南郊信”,开篇即以惊讶与悲痛引入,展现了消息的突然与冲击。接下来的“半夜雪中来”则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雪夜的孤寂与悲伤相得益彰,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沉重。

“遂哭寝门外”一句,揭示了作者失去挚友后的深切哀伤,情感的真挚令人动容。而“始嗟梁木摧”则是对生命脆弱的直接感叹,梁木的倒塌象征着故人的离去,生死离别的痛苦在此刻显得尤为尖锐。

后面几句“文章千古盛,风韵故人哀”则回顾故人的成就与风采,给人以深刻的怀念与敬仰之情。最后一句“忆昨临湍水,宁知隔夜台”更是将情感推向了高潮,生动的回忆与现实的残酷形成鲜明对比,令人叹惋。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既有对个人的哀悼,也有对生命的思考,展现了梅尧臣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对人生的敏锐观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忽惊南郊信:突然听闻南郊传来的消息,感到震惊。
  2. 半夜雪中来:在漫天大雪的夜晚,悲痛的消息传来。
  3. 遂哭寝门外:悲痛之下,作者在寝室门外痛哭。
  4. 始嗟梁木摧:感叹亲友早逝,如同房屋的梁木倒塌一般。
  5. 文章千古盛:故人在文坛上有着千古的盛名。
  6. 风韵故人哀:怀念故人的风采,感到无比悲伤。
  7. 忆昨临湍水:回想起前一天与故人一起游玩的情景。
  8. 宁知隔夜台:怎料今夜已是天人永隔,真是无可奈何。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梁木摧”比喻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对仗:全诗的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 排比:在描述对故人的怀念时,使用排比手法增强情感的强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故人的哀悼,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死亡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作者对生命和友情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郊:象征着故人留存的地方与美好的回忆。
  • :代表着凄凉与孤独,映衬出作者的悲伤。
  • 梁木: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易逝。
  • 湍水:象征着往日美好时光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南郊信”指的是什么? A. 南方的风景
    B. 故人的消息
    C. 朋友的来信
    D. 诗人的思念

  2. 诗人用什么来形容故人的离去? A. 文章千古盛
    B. 梁木摧
    C. 雪中来
    D. 临湍水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景色
    B. 友谊与怀念
    C. 生命无常
    D. 文学成就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梅尧臣的这首挽词与王维的《送别》相比,前者更加强调对故人的怀念和生命的无常,后者则更侧重于别离的愁苦。两者在感情表达上各有侧重,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梅尧臣诗集》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