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便道得幽寻,清风引入深。
庵依山石脚,僧说老岩心。
到处鬼无墓,此山松独林。
人生竟何事,搔首立青阴。
白话文翻译
这条小路通向幽静之处,清风引导我走入深处。
庵堂依偎在山石的脚下,僧人说起老岩的心事。
这里到处都没有鬼魂的坟墓,这座山上只有松树和独立的树林。
人生到底是什么呢?我不禁在青荫下搔首思索。
注释
字词注释:
- 便道:简便的小路。
- 幽寻:幽静而隐秘的探索。
- 清风:指自然的微风。
- 庵:寺庙,通常是僧人居住和修行的地方。
- 岩心:岩石的内心,这里可以理解为深处的思想或境界。
- 鬼无墓:指这里没有鬼魂和坟墓,表现出一片清净。
- 松独林:指这座山上只有松树独立成林。
- 搔首:用手搔抓头部,表示思考或困惑的状态。
- 青阴:青色的阴影,指树影,象征宁静的环境。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庵”与“松林”作为隐逸的象征,常常出现在古代文人对隐居生活的描绘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主要以诗歌表达其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他的作品常体现出清新脱俗和哲理深邃的特点。
创作背景:
本诗写作于宋代,正值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隐居山林成为许多文人的理想。诗中描绘的场景和情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日峰庵》通过简练而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的隐居环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用“便道得幽寻”引出一个幽静的地方,接着清风引导着诗人深入其中,暗示着自然的美好与心灵的宁静。庵堂依山而建,表现出一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僧说老岩心”一句,似乎在与隐士对话,传达出一种哲理的探讨,暗示着人生的复杂与深邃。诗人在这里思索着“人生竟何事”,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困惑与思考,树下的青阴成为他思索的象征。
整首诗以清幽的自然景象为背景,结合人生哲思,形成了一种静谧而深邃的艺术境界,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所流露出的淡淡忧伤与深刻的哲理,使得这首诗成为了宋代隐逸诗歌的代表之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便道得幽寻” - 通过小路找到幽静之地,开篇即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清风引入深” - 清风指引进入更深的自然中,象征着心灵的指引。
- “庵依山石脚” - 庵堂依偎在山石下,体现出人和自然的结合。
- “僧说老岩心” - 僧人与诗人对话,暗示着人生的哲理。
- “到处鬼无墓” - 这里没有鬼魂的墓地,表现出一种清幽与宁静。
- “此山松独林” - 唯有松树成林,象征着坚韧与独立。
- “人生竟何事” - 发出对人生意义的疑问,表达困惑。
- “搔首立青阴” - 在树影下思索,表现出深刻的思考与沉重的心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相结合。
- 对仗:如“清风引入深”与“庵依山石脚”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元素赋予情感,使得自然与人心相通。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隐居的自然环境,探讨人生的意义,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生命深刻的思考,折射出诗人对自我和世界的观察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幽寻: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追求。
- 清风:代表自然的力量与灵性。
- 庵:隐居的象征,体现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松树:象征着坚韧与长寿,代表着自然的伟大与生命的永恒。
- 青阴:树影下的宁静,象征着思考与内省的空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便道得幽寻”的意思是: A. 找到幽静的地方
B. 走到繁华的市区
C. 追寻古代的遗迹
D. 探索未知的领域 -
诗中“清风”引导诗人进入何处? A. 繁华的市场
B. 深山的庵堂
C. 热闹的街道
D. 古老的寺庙 -
“人生竟何事”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 A. 满足
B. 疑惑
C. 忧愁
D. 无奈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望岳》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王维更加强调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心灵的宁静,而陈著的《日峰庵》则更突出对人生哲理的思索与探索。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各自的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山水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