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篙师无力橹声柔,已分前途夜泊舟。
忽报西风吹柁尾,不须斜日到程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夜晚,船只停泊在水边,篙师已经无力划动,橹声轻柔,似乎已经分开了前方的旅途。不久听说西风吹来,船只的方向已经改变,不必等到斜阳才到达目的地。
注释:
- 篙师:用篙(长杆)撑船的人。
- 无力:没有力气。
- 橹声:船桨划水的声音。
- 夜泊舟:在夜间停泊的船。
- 忽报:忽然听说。
- 西风:指的是来自西方的风,常常被视为顺风。
- 柁尾:船的舵尾,指方向。
- 斜日:指太阳快要落山时的光线。
- 程头:指旅程的尽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字宗达,生于宋代,主要以诗词著称。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常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注重细腻的情感表达。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航行途中,体现了他对舟行水上的思考与感受,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依赖和对旅途的感慨。
诗歌鉴赏:
《碶头》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航行中的场景,表现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旅途的思索。首句“篙师无力橹声柔”,以“无力”二字突出篙师的疲惫,暗示旅途的艰辛。这里不仅有对劳苦的描写,更有一种无奈的情绪,仿佛在表达对命运的感慨。
接着“已分前途夜泊舟”,则将读者带入夜晚的静谧氛围中,诗人所描绘的夜晚,透出一种孤独和思索的情感。夜泊舟的意象,不仅让人感受到船只的停滞,也象征着人生的某种停顿与反思。
“忽报西风吹柁尾”,这一句描绘了自然的变化和不可预测性。西风的到来象征着希望的转机,暗示着事物的发展不再依赖于人的努力,而是自然的力量。在这里,诗人表现出一种豁达的态度,既有对命运的接受,又有对未来的期许。
最后一句“不须斜日到程头”,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和旅程的理解:不必等到太阳落山再到达目的地,西风的吹拂已经为他们的航行指引了方向,这种从容与洒脱,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领悟。
整首诗在意象上简洁而深邃,情感上平和而富有哲思,使人读来倍感亲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篙师无力橹声柔:描绘了篙师疲惫无力的状态,橹声轻柔,营造出一种安静的氛围。
- 已分前途夜泊舟:夜晚的停泊,意味着暂时的停顿与思考,分开前途则暗示了未来的不确定性。
- 忽报西风吹柁尾:自然力量的转变,西风代表着顺利与变化。
- 不须斜日到程头:表明不需要等到日落,未来的希望已经到来,显示出一种对命运的从容态度。
修辞手法:
- 拟人:将自然现象(如西风)与人类意志相联系,表达一种情感。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结构相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夜晚停泊的情景,表达了对人生旅途的思考,体现了一个人对自然、命运的理解与尊重,同时也展现了面对人生变化时的从容与乐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篙师:象征着旅途中的辛劳与无奈。
- 夜泊:象征着人生的停顿与反思。
- 西风:象征着希望和转机。
- 斜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旅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篙师”是指什么? A. 船上的乘客
B. 用篙撑船的人
C. 船长
答案:B -
诗中“已分前途夜泊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期待
B. 无奈与思索
C. 高兴
答案:B -
“忽报西风吹柁尾”中的“西风”象征什么? A. 努力
B. 变化与希望
C. 恐惧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泊船瓜洲》(王安石)
- 《江雪》(柳宗元)
诗词对比:
- 《泊船瓜洲》:同样描绘了水上旅途的情感,但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
- 《江雪》:通过孤独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通鉴》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