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凉听雨
暑雨沉沉夜正深,
凉欺客枕梦频醒。
虽然未是秋时候,
滴在梧桐亦厌听。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炎热的夜晚,细雨绵绵,正深沉无比,凉意袭来,让我在梦中频频惊醒。虽然现在还不是秋天,但雨滴落在梧桐树上,我也听得厌烦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暑雨:指夏天的雨。
- 沉沉:形容雨下得很大,声音沉闷。
- 凉欺:凉意袭来,使人感到寒意。
- 客:指诗人自己,身在他乡。
- 枕梦:梦中,指在枕头上做梦。
- 滴在梧桐:指雨滴落在梧桐树上。
- 厌听:厌烦听到的声音。
典故解析:
- 梧桐:古代文人常用梧桐树作为诗歌中的意象,象征孤独和哀愁。在古代,梧桐树被视为一种高洁的植物,常与文人雅士的情怀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施枢,字子猷,号雪窗,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主要以诗词见长,作品多表现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敏感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夏夜,诗人或许身处他乡,因暑雨而感到孤独与思乡之情。通过对夜雨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苦闷与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夜凉听雨》是一首反映诗人内心情感的作品,诗中以“暑雨”引入,描绘出一个炎热的夏夜,雨水的沉重与夜的幽深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沉闷的氛围。诗人以“凉欺客枕梦频醒”来表现自己在梦中被骤然袭来的凉意所惊醒,暗含孤独与无奈。尽管诗中提到“未是秋时候”,但诗人对这雨声的厌倦显然透露出一种内心的不安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全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将自然现象与个人情感紧密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反省。尤其是最后一句“滴在梧桐亦厌听”,不仅表达了对雨声的厌烦,也象征着对单调生活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暑雨沉沉夜正深:描绘了一个深夜,细雨不停,给人一种沉闷的感觉。
- 凉欺客枕梦频醒:诗人因为凉意而在梦中频繁醒来,表现了对环境的敏感和内心的孤独。
- 虽然未是秋时候:虽然现在还不是秋天,但内心却已感受到秋天的萧瑟。
- 滴在梧桐亦厌听:雨滴落在梧桐树上,虽然是自然之声,却让人感到厌烦,暗示了内心的烦闷。
修辞手法:
- 拟人:将“凉”拟人化,赋予其“欺”的动作,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诗句之间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感受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体现了身处异乡的无奈与对故乡的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暑雨:象征着炎热与沉闷的夏季气候。
- 凉:象征着突如其来的寒意,暗示着孤独和不安。
- 梧桐:象征着高洁与孤独,常与文人情怀相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暑雨沉沉夜正深”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 A. 冬天的夜晚
- B. 夏天的夜晚
- C. 秋天的夜晚
-
诗人因为什么原因在梦中频频醒来?
- A. 热得难受
- B. 凉意袭来
- C. 听到虫鸣
-
最后一句“滴在梧桐亦厌听”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A. 喜欢雨声
- B. 感到厌烦
- C. 无所谓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夜喜雨》
- 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
诗词对比:
- 施枢的《夜凉听雨》与杜甫的《春夜喜雨》,两首诗都通过雨来表达情感,但施枢的诗更显孤独与无奈,而杜甫的诗则带有喜悦与希望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名句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