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吟
施枢 〔宋代〕
园林绿尽合清和,犹有余寒在薄罗。
几缕情风春别柳,一庭苦雨夜鸣莎。
人於生处穷通定,事到难时感悟多。
水上浮沤频起灭,看来物理总由他。
白话文翻译:
园林里绿意已尽,正是清和的时节,
但薄纱般的寒意依然存在。
几缕轻风诉说着春天与柳树的别离,
庭院中苦雨如夜,莎草在风中轻声吟唱。
人生在世,穷通已然注定,
在艰难时刻更能感悟人生的真谛。
水面上泡沫时起时灭,
看似物理现象全由自然支配。
注释:
- 园林绿尽:指园中的植物已经凋零,失去了绿色。
- 薄罗:指轻薄的纱布,形容寒意轻盈。
- 情风:带有情感的风,象征春天的离别。
- 夜鸣莎:莎草在雨中发出的声音,意境悠远。
- 穷通定:指人生的富贵贫贱是注定的。
- 水上浮沤:水面上泡沫的生灭,象征事物的无常。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春别柳”可联系到古代诗人多以柳树象征离别与愁绪,柳树的柔韧和春天的生机常常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而“物理总由他”则反映了道教“无为而治”的思想,强调顺应自然法则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施枢,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擅长诗歌创作,作品常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深刻观察。
创作背景:该诗写作于春季,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感悟,结合天气的变化表达了人生的哲理,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生思考。
诗歌鉴赏:
《雨吟》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诗作,施枢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与自然的变化。诗的开头通过“园林绿尽”展示了春天的尽头,仿佛在提示着生命的无常。接着用“犹有余寒在薄罗”,让人感受到春天虽至,但寒意仍在,象征着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与遗憾。诗人在“几缕情风春别柳”句中,巧妙地将春天的柔风与柳树的离别结合,描绘出一种淡淡的伤感。通过“庭苦雨夜鸣莎”,诗人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雨声仿佛在诉说着内心的孤独与思绪。
转到后半部分,诗人透过“人於生处穷通定”,引入了人生哲理,强调了人生的命运与遭遇是注定的,艰难时刻反而让人更为深刻地领悟生活的真谛。最后“水上浮沤频起灭”则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进一步引申出生命的无常,似乎在提醒人们要顺应自然,接受生活中的变化。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既有春天的生机,又有雨夜的静谧,情感深邃而细腻,展现了施枢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敏感捕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园林绿尽合清和:描绘春末,绿意消退的园林,清和的气候。
- 犹有余寒在薄罗:即使春天来临,还是感受到寒意,暗示人生的无常。
- 几缕情风春别柳:春风轻拂,似乎在诉说离别的情感。
- 一庭苦雨夜鸣莎:夜雨绵绵,莎草在雨中发出声音,营造出凄凉的氛围。
- 人於生处穷通定:人生的富贵贫贱是注定的,表达对命运的感慨。
- 事到难时感悟多:在逆境中更能领悟人生的意义。
- 水上浮沤频起灭:水面泡沫的生灭象征着事物的无常。
- 看来物理总由他:万物变化皆由自然法则支配。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几缕情风”比喻轻柔的春风,表达情感的细腻。
- 拟人:莎草在雨中“鸣”,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强情感。
- 对仗:诗句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自然的变化,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哲理的思考,强调了面对命运的态度。
意象分析:
- 园林:象征自然与生活,表达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慨。
- 柳:象征离别与柔情,常与思念相关。
- 雨:象征忧愁与思考,反映诗人的内心世界。
- 水:象征变化与无常,体现人生的哲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园林绿尽合清和”表达了什么样的季节变化?
- A. 春天的开始
- B. 春天的结束
- C. 夏天的来临
- D. 秋天的到来
-
“人於生处穷通定”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 A. 人生充满希望
- B. 人生的命运是注定的
- C. 人生可以随意改变
- D. 人生没有任何规则
-
诗中的“水上浮沤频起灭”象征什么?
- A. 人生的快乐
- B. 事物的恒常
- C. 事物的无常与变化
-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夜泊牛津》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施枢的《雨吟》与杜甫的《春望》均涉及春天的感慨,但施枢更注重内心的哲理思考,而杜甫则多了一份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怀。两者通过自然景象描绘人生哲理,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全书》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