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忆孤山
作者: 施枢 〔宋代〕
原文展示:
孤山不是远,只隔凤城门。
争赏诗家句,谁招隐士魂。
秋风林下冢,寒月水边村。
拟待梅花发,长吟酹一尊。
白话文翻译:
孤山并不遥远,只是隔着凤城的城门。
大家争相欣赏诗人的佳句,谁能召唤隐士的灵魂?
秋风吹拂着林中的坟冢,寒月照耀着水边的村庄。
我期待梅花盛开时,长吟一曲,洒酒敬神。
注释:
- 孤山:指孤零零的山,象征着隐逸和清静。
- 凤城门:指城市的城门,凤城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城市。
- 诗家句:指文人诗作中的佳句。
- 隐士:指隐居不仕的士人,象征着高洁的品格。
- 秋风林下冢:描绘了秋天的冷清与凄凉,林下的坟墓暗示着生命的短暂与过往。
- 寒月水边村:寒冷的月光照在水边的村庄,渲染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 梅花发:梅花在冬末春初开放,象征着希望与美好的未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施枢,字子华,号隐庵,宋代诗人,以清新隽永、情感真挚著称。其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施枢隐居期间,表达了他对孤山的眷恋与思考,反映了当时文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美的向往。
诗歌鉴赏:
《忆孤山》以清丽的笔触勾勒出秋日孤山的景象,诗人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流露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思索。开头的“孤山不是远”便直接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使人感受到一种亲切与真实。接着,诗人以“争赏诗家句”引入文人雅集的氛围,极具时代特征,体现了宋代文人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而“秋风林下冢,寒月水边村”两句则迅速转向,带有一丝忧伤与感伤,诗人通过自然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思考。秋风、寒月的意象在这里交织,形成一种苍凉的氛围,似乎在暗示着隐士的孤独与渴望。最后,“拟待梅花发,长吟酹一尊”则再次将情感拉回美好与希望,梅花象征着坚韧与清雅,使人感受到一种从容与超脱的境界。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既有对现实的感慨,也有超脱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自然的深切热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孤山的近在咫尺,表现了对自然的亲近感。
- 第二联探讨文人的相聚与隐士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 第三联通过秋风和寒月的意象,渲染出孤寂的氛围。
- 第四联表达了对梅花的期待与诗人的豪情,展现了希望与美好的追求。
-
修辞手法:
- 诗中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寒月水边村”使得自然景物更具情感。
- 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意象分析:
- 孤山: 象征隐逸与清静。
- 梅花: 代表坚韧与希望。
- 秋风: 表达生命的无常与自然的变迁。
- 寒月: 反映孤独与清冷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孤山”象征什么?
- A. 繁华
- B. 隐逸
- C. 战斗
- D. 忧伤
-
“寒月水边村”中的“寒月”给人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 A. 温暖
- B. 孤寂
- C. 热情
- D. 喧闹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寻隐者不遇》- 贾岛
- 《山中问答》- 王维
诗词对比:
- 类似的隐逸主题在王维的《鹿柴》中也有体现,二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词句更显空灵,施枢的则更具情感的沉淀和现实的交融。
参考资料:
- 施枢诗文集
- 《宋代诗人传记》
- 《古诗词欣赏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