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衮服严常祀,平万万世功。
圭璋藏道室,弓剑莽幽宫。
石定今犹在,梅梁事莫穷。
幽寻须作计,多恨雨匆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祭祀大禹的庄严场景,强调了他平定水患、造福后世的伟大功绩。诗中提到的圭璋象征着权威和正统,弓剑则代表着力量和防御。虽然大禹的石像依然屹立,梅梁的事迹却难以尽述。诗人感慨在幽静的地方探寻历史的遗迹,然而感到时光匆匆,雨水又让人感到惋惜。
注释:
- 衮服:象征帝王的正服,表示祭祀的庄重。
- 常祀:常年祭祀,表示对大禹的尊敬和纪念。
- 圭璋:古代用于祭祀的礼器,象征权威和祭祀的正当性。
- 莽幽宫:形容深邃的宫殿或场所,隐喻历史的深邃。
- 梅梁:指梅梁的传说或事迹,关于大禹治水的历史。
- 幽寻:指在幽静的环境中探寻。
- 雨匆匆:形容时间的流逝,雨水象征着无情与惋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施枢,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对社会的思考。施枢的诗风醇厚,常以历史典故为背景,展现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大禹祭祀的背景下,反映出作者对大禹治水功绩的赞美,也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追寻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在写作时可能受到当时社会对英雄人物的崇敬氛围的影响。
诗歌鉴赏:
《禹庙》是一首寄托了对历史人物大禹深切敬意的诗作。诗的开头以“衮服严常祀”开篇,便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强调了祭祀的严肃性和大禹所做出的伟大贡献。大禹作为中国古代治水的英雄,其事迹被后人广泛传颂,而诗中提到的“圭璋”和“弓剑”则不仅是对其权威的象征,也是对其治水过程中的智慧与勇敢的肯定。
接下来的“石定今犹在,梅梁事莫穷”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石像虽在,但梅梁的事迹却难以详尽叙述,显示了历史的复杂与厚重。这里不仅仅是对大禹事迹的追忆,也是对历史的敬畏和对人类努力的反思。
最后的“幽寻须作计,多恨雨匆匆”则引入了时间的流逝,诗人感慨在追寻历史的过程中,感受到岁月的无情与匆忙。整首诗在形式上严谨,内容上深邃,既有对历史的敬仰,也有对时间无情的感慨,展现了施枢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历史的独特见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衮服严常祀:祭祀大禹的仪式庄重,衮服象征着尊贵的身份。
- 平万万世功:强调了大禹治理水患的伟大功绩,影响深远。
- 圭璋藏道室:古代祭祀用的器物藏于道教的殿宇,象征着对传统的尊重。
- 弓剑莽幽宫:弓剑置于幽暗的宫殿,暗示着力量与历史的交织。
- 石定今犹在:大禹的石像依然屹立,象征着永恒的记忆。
- 梅梁事莫穷:梅梁的事迹难以尽述,反映历史的丰富与复杂。
- 幽寻须作计:在幽静的地方探寻历史,需要认真思考。
- 多恨雨匆匆:对时间流逝的惋惜,表现出对历史的珍视。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如“衮服严常祀,平万万世功”。
- 象征:圭璋、弓剑象征权威与力量。
- 夸张:对大禹功绩的强调,表现出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崇敬。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大禹治水功绩的赞美以及对历史的追寻。诗人通过祭祀仪式表达对先贤的敬仰,同时也感叹历史的复杂和时间的流逝,展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历史人物的深切思考。
意象分析:
- 衮服:象征权威与庄重,强调祭祀的重要性。
- 圭璋:礼器,代表着对历史的尊重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 弓剑:力量与防卫的象征,隐喻着治水过程中的艰难与挑战。
- 石定:历史的见证,象征着不朽的记忆。
- 梅梁:大禹治水的传奇,反映历史的深邃与丰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衮服”象征什么?
- A. 田园风光
- B. 帝王的正服
- C. 商人的服饰
-
“圭璋藏道室”中的“圭璋”指的是什么?
- A. 古代的乐器
- B. 祭祀用的礼器
- C. 兵器
-
诗人对时光的态度是?
- A. 感到无所谓
- B. 感到惋惜与匆忙
- C. 感到快乐
答案: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同样抒发对历史与时间的感慨。
- 李白的《将进酒》: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施枢《禹庙》 vs 杜甫《登高》:两首诗都表现了对历史的敬畏,但施枢更注重对大禹的崇敬,而杜甫则更多地抒发个人情感与对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包含施枢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
- 《中国古代诗词赏析》:对古代诗词的分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