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九华李丹士》

时间: 2025-01-05 09:35:25

行遍东南地,曾看江水源。

袖藏勾漏药,身是老君孙。

去住云相似,枯荣事不论。

九华峰最碧,相对旧柴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九华李丹士
行遍东南地,曾看江水源。
袖藏勾漏药,身是老君孙。
去住云相似,枯荣事不论。
九华峰最碧,相对旧柴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行遍了东南的土地,曾经看到江水的源头。我的袖子里藏着可以医治疾病的药物,我的身体是老君的孙子(指道教的传承)。人们的去留就像云一样变化无常,枯荣的事情也不必去论及。九华峰最为碧绿,站在这里可以面对我曾经的柴门。

注释

  • 勾漏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物,勾漏为古代道家所用药物。
  • 老君:指老子,道教的创始人,常被尊称为“太上老君”。
  • 去住:指人们的居留和离去,变化无常。
  • 九华峰:指九华山,是道教名山之一,风景秀丽,文化底蕴深厚。
  • 柴门:简陋的小门,象征着隐居生活的简单和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翁卷(约995年-1054年),字子云,号静斋,晚号洹水居士,南宋时期的诗人,生于福建,后定居杭州。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景色,与同时代的诗人相比,其作品更体现出一种淡泊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翁卷游历九华山时,表达了一种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在诗中,作者通过对江水源头的描写,展现了他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感悟,同时反映出道教文化对他思想的影响。

诗歌鉴赏

这首《赠九华李丹士》以清新的自然意象和道家哲学思想为基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学的思考。首联“行遍东南地,曾看江水源”,描绘了诗人广泛游历的经历,透出一种洒脱与自由,似乎在说他对世事的淡然和对自然真谛的追求。接下来的“袖藏勾漏药,身是老君孙”,则引入了道教元素,表现出诗人对道教文化的认同与传承。

而“去住云相似,枯荣事不论”,则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理解,去留不定,如同浮云一般,枯荣之间不必去计较,显示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最后一句“九华峰最碧,相对旧柴门”,通过描绘九华峰的美丽与旧柴门的宁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行云流水,意境深远,表现出一种洒脱与闲适的生活态度,给人以心灵的宁静与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行遍东南地:指诗人游历过东南地区,暗示其广博的见识。
  • 曾看江水源:强调诗人曾亲眼见到自然的源头,寓意追求本源与真实。
  • 袖藏勾漏药:暗示诗人具有治愈他人之能,体现出道教的养生思想。
  • 身是老君孙:自称与道教创始人老子的血脉相承,强调道教传承的重要性。
  • 去住云相似: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领悟,去留不定如云,营造出一种飘渺的意境。
  • 枯荣事不论:强调对生死、荣枯的淡泊态度。
  • 九华峰最碧:描绘九华山的美景,展现自然的神韵。
  • 相对旧柴门:表现对简朴生活的情感依恋,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去住云相似,枯荣事不论”构成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使用“云”来比喻人生的无常,生动形象。
  • 意象:如“江水源”、“九华峰”等意象,传达出自然之美与哲理的统一。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自然、道教的哲学思想展开,传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与对人生无常的理解,体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与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水源:象征生命的源头,代表自然的力量。
  • :象征变化无常,反映人生的无常。
  • 勾漏药:象征治愈与道教的养生思想。
  • 九华峰:象征自然的美丽与道教文化的深厚。
  • 旧柴门:象征简朴与宁静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袖藏勾漏药”指的是什么? A. 药物
    B. 武器
    C. 书籍
    D. 服饰

  2. 诗人用“去住云相似”来表达什么? A. 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B. 对人生无常的理解
    C. 对朋友的思念
    D. 对宝物的渴望

  3. 九华峰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权力
    B. 自然美
    C. 财富
    D. 荣耀

答案

  1. A. 药物
  2. B. 对人生无常的理解
  3. B. 自然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李白):同样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
  • 《早发白帝城》(李白):展现清晨自然景色的美丽与诗人自由的心境。

诗词对比

  • 《赠李白》(王维):同为山水诗,王维的诗更注重意境的深远,而翁卷则更关注对道教哲学的体现。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道教文化与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