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 忆往》
时间: 2025-01-04 09:06: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桂枝香 忆往
作者: 李良年 〔清代〕
粉墙如雪。认枇杷几树,是相思叶。
水榭吹红,点点上他裙屧。
玉钩暗捲玲珑竹,尽移灯载愁双楫。
鞋香钿落,懒云微映,枕函斜月。
记密写薤书螺盒。有蛱蝶见来,鹦鹉能说。
十载征衫,只做一番离别。
乞浆崔护今憔翠,怕重寻笑人桃靥。
如何梦里,相逢依旧,好花时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温馨而又伤感的画面。粉墙如雪般洁白,几株枇杷树映衬着思念的情愫。水边的亭子里,吹来的微风轻轻拂动,点缀着她的裙子。玉钩似乎暗暗卷起玲珑的竹影,灯下的愁绪在双桨间荡漾。香鞋轻轻落下,懒散的云影微微映照着斜月,枕边的函中藏着记忆的书信。蛱蝶飞舞而来,鹦鹉也能说话,似乎在诉说着往昔的情怀。经历了十年的征途,只换来一场离别的痛苦。乞求崔护的美酒,今时已是憔悴,不再寻觅那曾经的笑颜。梦中相逢依旧,犹如那花开时节,令人感慨万千。
注释:
- 粉墙如雪:形容墙壁洁白如雪,突出环境的静谧与美好。
- 相思叶:指思念之情,枇杷树的叶子象征着思念的深刻。
- 水榭:水边的亭子,常是文人墨客吟诗作对的地方。
- 玉钩:暗指竹子的形状,形象地描绘出竹子的玲珑剔透。
- 鞋香钿落:鞋子散发的香气,暗示着与心上人的亲密。
- 薤书螺盒:薤书指写给爱人的信,螺盒象征着珍藏的心意与秘密。
- 乞浆崔护:提到崔护,指代古代著名的恋爱故事,表达对美好爱情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良年,清代诗人,以词风清丽著称,作品常表现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他的词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李良年对往昔的追忆,可能是因某次离别所引发的情感。词中表现了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和对过去快乐时光的怀念,反映出当时社会对情感的重视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桂枝香 忆往》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词,展现了作者对过往美好记忆的怀念和对离别的惆怅。开篇以“粉墙如雪”引入,构建了一个清幽的意境,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静谧的环境中,墙面洁白如雪,给人以纯净的感觉。接着提及“认枇杷几树”,不仅绘出自然景色,还隐喻着思念之情。水榭、灯光、轻舟等意象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恍若隔世的氛围,使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相思的苦楚。
词中不仅描绘了细腻的自然景象,还通过“鞋香钿落”、“懒云微映”等描写融入了人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后半部分提到的“十载征衫”,更是将离别的主题推向高潮,表现了对过往岁月的深刻反思。最后的“如何梦里,相逢依旧”,则是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追忆,留下了无尽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粉墙如雪:描绘环境,创造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氛围。
- 认枇杷几树,是相思叶:通过自然的枇杷树引出思念之情,暗示作者对某人的思念。
- 水榭吹红,点点上他裙屧:水边的亭子中微风吹动裙摆,展现出轻柔的美感。
- 玉钩暗捲玲珑竹,尽移灯载愁双楫:描绘竹影和灯光,暗喻愁苦的双桨在水面划过,象征着离别的忧伤。
- 鞋香钿落,懒云微映,枕函斜月:细致描绘生活细节,展现出一种慵懒的美好时光。
- 记密写薤书螺盒:表达对往昔情书的珍藏与怀念。
- 有蛱蝶见来,鹦鹉能说:象征着美好的回忆与往事的重现。
- 十载征衫,只做一番离别:回顾十年征途,映出离别的无奈与痛苦。
- 乞浆崔护今憔翠,怕重寻笑人桃靥:渴望恢复过去的美好时光,显露出心中的孤独与无奈。
- 如何梦里,相逢依旧,好花时节:梦中再会的美好愿景,流露出对幸福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粉墙如雪”,将墙面与雪相比,生动形象。
- 拟人:如“蛱蝶见来,鹦鹉能说”,赋予自然生物以人性,增添情趣。
- 对仗:整首词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围绕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美好爱情的渴望,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惆怅。它不仅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更是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人对爱的执着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粉墙:象征着清新与纯洁。
- 水榭:代表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 鞋香:隐喻着亲密与温馨。
- 蛱蝶:象征着美好的回忆与爱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李良年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粉墙如雪”中的“雪”用来比喻什么?
- A) 时间的流逝
- B) 纯洁的环境
- C) 阴沉的心情
- D) 远方的思念
-
“十载征衫,只做一番离别”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幸福
- B) 无奈与痛苦
- C) 期待
- D) 喜悦
答案:
- B) 李良年
- B) 纯洁的环境
- B) 无奈与痛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同样表现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 《相见欢》 - 李煜:表达对离别与思念的深刻感受。
诗词对比:
- 李良年与李白的诗作相比:李良年的词更注重细腻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的结合,而李白则多偏向豪放与壮阔。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呈现出不同的美学风格。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李良年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