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 戊午初度,呈刘少钟原》
时间: 2025-01-04 09:41: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桂枝香 戊午初度,呈刘少钟原
唐芑 〔清代〕
鬓霜堆白。竟浪寄萍踪,他乡旅食。
玩月才过节后,恰逢今日。
栖迟却在鄘南地,想金台去秋此夕。
主情深重,绮寮酒醴,银灯肴核。
叹马齿忽加又一。更剪烛西窗,数敦前席。
椒醑盈樽,醉我衰颜生色。
人生满百无多见,已年同陈情李密。
雨声廉外,蛩声榻畔,枕酣忘客。
白话文翻译
鬓边的白发渐渐增多,
我像漂泊的浮萍,寄情于他乡的生活。
刚过了中秋节,今天正好是个佳日。
我栖息在鄘南的这片土地,
想念金台的秋夜。
主人情意深厚,酒美肴丰,银灯下的佳肴令人陶醉。
叹息着,岁月不饶人,白发又添一丝。
剪掉烛光,西窗下细数前席的客人。
美酒满樽,醉得我容颜焕发。
人生百年,难得几次相聚,
已然像陈情的李密那样,岁月无情。
窗外雨声淅沥,榻边虫鸣,
在梦中忘却了客人的存在。
注释
- 鬓霜:指鬓发中的白霜,象征年老。
- 萍踪:漂泊不定的踪迹,借指漂泊的生活。
- 鄘南:地名,指今河南一带。
- 金台:古代名胜,象征美好的回忆。
- 马齿:指年纪,马齿增加,象征岁月流逝。
- 椒醑:美酒,指香醇的酒。
- 李密:历史人物,指古人李密,意在表达人生的无常和相聚的珍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芑是清代著名的词人,作品多以情感细腻和意境深远著称。其词风多样,既有豪放,也有柔婉,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
创作背景
《桂枝香》创作于戊午年(即清代)初度,诗人借月圆之际,寄托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生的无常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开篇以“鬓霜堆白”引出岁月的无情,接着通过“他乡旅食”表达了诗人在外漂泊的孤独和惆怅。接下来的“玩月才过节后,恰逢今日”则通过中秋佳节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团圆却无法归家的情感氛围。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回忆起过往的美好时光,尤其是那“想金台去秋此夕”的思绪,使人感受到一种浓厚的乡愁。在酒席的描写中,诗人感受到主人的深情厚谊和美酒佳肴的醉人,但内心的孤独感却愈发显得深沉。
最后,诗人在“人生满百无多见,已年同陈情李密”中感慨人生的短暂与相聚的珍贵,表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友情的珍惜。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思考和对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鬓霜堆白:年岁已高,头发变白,体现出人生的沧桑感。
- 竟浪寄萍踪,他乡旅食:寄情于漂泊的生活,表达了游子的孤独。
- 玩月才过节后,恰逢今日:佳节后再一次品味月光,暗含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栖迟却在鄘南地,想金台去秋此夕: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美好回忆的追忆。
- 主情深重,绮寮酒醴,银灯肴核:描绘了温暖的聚会氛围,主人情谊深厚。
- 叹马齿忽加又一:感叹岁月无情,年华易逝。
- 更剪烛西窗,数敦前席:细腻描写聚会中的情景,点燃烛光,数着客人。
- 椒醑盈樽,醉我衰颜生色:美酒满樽,醉酒后容颜焕发。
- 人生满百无多见,已年同陈情李密:感叹人生短暂,相聚的时光弥足珍贵。
- 雨声廉外,蛩声榻畔,枕酣忘客:在自然的声音中酣然入睡,忘却外界的纷扰。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鬓霜堆白”比喻岁月的流逝。
- 拟人:如“雨声廉外”,赋予自然界的声音以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词的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音乐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词主要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展现了诗人对亲情、友情的重视,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团圆与思念。
- 酒:象征欢聚与人生的短暂。
- 雨声:象征孤独与思索。
- 虫鸣:象征自然的陪伴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鬓霜”指的是什么?
- A) 年龄的增长
- B) 年轻的状态
- C) 旅行的辛苦
- D) 美好的回忆
-
“马齿忽加又一”这句的意思是什么?
- A) 朋友增多
- B) 年岁渐长
- C) 生活富足
- D) 游历增多
-
诗中提到的“金台”象征着什么?
- A) 乡愁
- B) 友情
- C) 财富
- D) 权力
答案
- A) 年龄的增长
- B) 年岁渐长
- A) 乡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苏轼《水调歌头》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与本诗在意象“月亮”的使用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借月表达情感,但李白更偏向于豪放,而唐芑则细腻柔婉。
- 苏轼《水调歌头》同样描写了月亮与思念,但更侧重于对人生哲理的思索,而本诗则更多体现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流逝时光的惋惜。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词人研究》
- 《唐诗宋词元曲选读》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