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万里清风》
时间: 2025-01-19 18:09: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万里清风
作者:姚勉 〔宋代〕
万里清风,吹送锦帆,入南浦云。
看拂天旌旆,攀留不住,迷津舸舰,歌舞相迎。
二许家声,三洪地望,今代风流第一人。
蜚英早,合词林视草,书阁翻芸。
飞刍远饷三军。特借作红莲入幕宾。
把西山暮雨,暂时收卷,荷山明月,小试平分。
苏醒枯鱼,剔除深蠹,个是人间有脚春。
难淹久,看诏催入侍,香案麒麟。
白话文翻译
万里之外的清风,送来锦绣的帆船,驶入南浦的云中。
看那轻拂的天幕,旌旗飘扬,想要停留却无法驻足,迷津水面上的船只,歌舞相迎。
许家声、洪地望,这两位在当今是风流人物中的佼佼者。
飞扬的英才早已涌现,词林中再无草芥之辈,书阁上新书翻飞。
远方的草料,供给三军,特意借用红莲作为幕宾。
将西山的暮雨暂时收起,荷山的明月稍作平分。
苏醒的枯鱼,剔除深处的虫害,这才是人间的春天。
难以久待,看到诏书催促入侍,香案上摆着麒麟。
注释
- 万里清风:形容风景的广阔与清新。
- 锦帆:指美丽的帆船。
- 南浦:指南方的水边。
- 旌旆:旗帜,象征着风光。
- 迷津:迷失在水中的渡口。
- 二许家声,三洪地望:指许家与洪家是当代的风流人物。
- 蜚英:指杰出的人才。
- 飞刍:指草料,远送给军队。
- 红莲:用作特殊的客人,寓意美好。
- 苏醒枯鱼:象征复兴与新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勉,宋代诗人,生于北宋,生活在南宋时期,因其诗风清新高远而受到后世推崇。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之际。姚勉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盼以及对人才的渴求。
诗歌鉴赏
《沁园春·万里清风》是一首描绘风光和抒发豪情的诗。开篇以“万里清风”引入,展现出一幅辽阔、清新的自然画面,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通过景物描写,抒发了对人才的赞美,对社会风气的期盼。
作者巧妙地运用比喻,将“清风”与“锦帆”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轻松而又高远的意境。接下来的“迷津舸舰,歌舞相迎”,则表现出社会的繁荣与热闹,似乎在向读者传达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美,还表达了对人才能够涌现的期待,尤其是在“蜚英早,合词林视草”这一句中,强调了英才的重要性。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社会的思考,提到“苏醒枯鱼,剔除深蠹”,暗示着社会的复兴与更新,强调人们应当去除阴暗的事物,迎接新的春天。最后“难淹久,看诏催入侍,香案麒麟”一句,展现出一种紧迫感与责任感,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期待,体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里清风:引入自然,象征清新气息。
- 吹送锦帆:美丽的帆船,象征希望。
- 入南浦云:表现出南方的美丽景色。
- 看拂天旌旆:描绘壮观的场景。
- 攀留不住: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但无法停留。
- 迷津舸舰,歌舞相迎:体现热情活泼的社会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清风”比作自然的气息。
- 对仗:如“蜚英早,合词林视草”中对称的结构。
- 拟人:如“苏醒”的描述,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诗歌强调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人才的渴望,以及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许。它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对社会风气、人才荟萃的赞美与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风:象征自然的清新与自由。
- 锦帆:象征美好与希望。
- 旌旆:象征荣耀与气势。
- 红莲:象征高贵与洁净。
- 枯鱼:象征沉寂与复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沁园春·万里清风》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姚勉
- C. 杜甫
-
诗中提到“二许家声,三洪地望”,这句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 A. 描述家庭
- B. 赞美当代人才
- C. 讲述历史
-
诗中“苏醒枯鱼”表达了什么?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对生命的感悟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诗词对比:
- 比较姚勉与陆游的作品,二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姚勉更注重对人才的渴望,而陆游则更关注于个人情感与历史的沉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姚勉研究》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沁园春·万里清风》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