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谒张别驾》

时间: 2025-01-19 19:05:41

放浪江湖已几年,袖携长剑倚天边。

草庐不见蜀诸葛,采石谩思唐谪仙。

虎穴未能酬素志,龙门端合谒时贤。

乡邦幸有乖崖在,庶许诸生学李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代谒张别驾
姚勉 〔宋代〕

放浪江湖已几年,
袖携长剑倚天边。
草庐不见蜀诸葛,
采石谩思唐谪仙。
虎穴未能酬素志,
龙门端合谒时贤。
乡邦幸有乖崖在,
庶许诸生学李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江湖中漂泊多年的感慨,手中握着长剑倚靠在天边,心中怀念蜀汉的诸葛亮,却未能亲自拜访。作者无意中想起了唐代的李白,虽然未能在虎穴中实现自己理想的志向,但仍旧希望能在龙门(即有名的士人聚集地)拜见当代的贤士。值得庆幸的是,家乡的崖壁上还有些值得学习的地方,或许能够启发年轻学子向李畋学习。

注释:

  • 放浪江湖:指的是在外游荡,生活不拘一格。
  • 袖携长剑:意为随身携带长剑,象征侠客的生活。
  • 草庐:指诸葛亮的草庐,表示对蜀汉丞相的敬仰。
  • 唐谪仙:李白,因其才华横溢、性情放荡而被称为“谪仙”。
  • 虎穴:比喻艰难险阻之地。
  • 龙门:古代有名的士人汇聚之地。
  • 乖崖:指家乡的奇特山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勉,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诗词见长,风格多样,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和对名士的敬仰。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作者游历江湖期间,反映了他对历史名人的思考与追忆,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受。

诗歌鉴赏:

姚勉的《代谒张别驾》是一首充满豪情与理想的古诗,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名人的敬仰以及对个人理想的追求。诗的开篇“放浪江湖已几年”,点明了诗人的游历生涯,表现了他不拘一格的生活态度。接下来“袖携长剑倚天边”,通过长剑的意象,展现了作者的侠义情怀与不屈精神。

“草庐不见蜀诸葛,采石谩思唐谪仙”则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蜀汉丞相诸葛亮理想的向往与对唐代诗人李白的懷念。这种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反映了诗人对个人理想与志向的探求。

后面的“虎穴未能酬素志,龙门端合谒时贤”表达了诗人虽然未能在险境中实现理想,但仍希望能在名士聚集的地方拜访贤者,渴望得到启迪。结尾“乡邦幸有乖崖在,庶许诸生学李畋”则是一种自我安慰与希望,表达了对家乡的感激以及希望后辈能够有所成就的美好愿望。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具有浓厚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放浪江湖已几年:表达了诗人多年来在江湖中的漂泊。
  • 袖携长剑倚天边:象征着侠义与不羁。
  • 草庐不见蜀诸葛:对历史人物的怀念,表达对诸葛亮的敬仰。
  • 采石谩思唐谪仙:无意中想起李白,表现对才子的向往。
  • 虎穴未能酬素志:尽管面临艰难险阻,但未能实现理想。
  • 龙门端合谒时贤:希望能拜见当代的贤者,渴望得到智慧的指导。
  • 乡邦幸有乖崖在:感激家乡还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 庶许诸生学李畋:希望后辈能从中受益,传承文化。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虎穴”与“龙门”,分别象征艰难与希望。
  • 对仗:各联之间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历史名人的敬仰,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剑:象征侠义与自由。
  • 草庐:代表智慧与理想。
  • 虎穴:象征艰难与挑战。
  • 龙门:象征成功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蜀汉丞相是谁? A. 孙权
    B. 诸葛亮
    C. 曹操

  2. “虎穴未能酬素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自信
    C. 无所谓

  3. 诗人希望能在龙门拜见谁? A. 历史名人
    B. 当代贤士
    C. 朋友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将进酒》——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姚勉的《代谒张别驾》与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出对理想的追求,但姚勉更侧重于历史人物的敬仰和个人的游历感悟,而李白则表现了豪放的生活态度与对自由的渴望。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个人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白与他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