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六日登舟再和潘歙州纸砚》

时间: 2025-01-14 09:20:51

文房四宝出二郡,迩来赏爱君与予。

予传澄心古纸样,君使制之精意余。

自兹重咏南堂纸,将今世人知首尾。

又得水底碧玉腴,溪匠畏持如抱虺。

拜贶双珍不可辞,年衰只怕歔歈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月六日登舟再和潘歙州纸砚
作者:梅尧臣

文房四宝出二郡,
迩来赏爱君与予。
予传澄心古纸样,
君使制之精意余。
自兹重咏南堂纸,
将今世人知首尾。
又得水底碧玉腴,
溪匠畏持如抱虺。
拜贶双珍不可辞,
年衰只怕歔歈鬼。

白话文翻译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出自两个地区,最近你我都很欣赏。
我传递的是古纸的澄净样式,你则借此制作出精致的作品。
从此我再吟咏南堂的纸,将使今世的人都知道它的前因后果。
又得到了水底的碧玉般的细腻,溪水匠人怕是像抱着蛇一样小心翼翼。
拜赠这两样珍品是无法拒绝的,年纪渐长只怕会遭遇悲伤的鬼魂。

注释

  • 文房四宝:指文人所用的笔、墨、纸、砚。
  • 迩来:最近。
  • 澄心:形容纸张清晰、纯净。
  • 南堂纸:指南方某种优质的纸张。
  • 水底碧玉腴:形容砚台的玉质光滑细腻。
  • 溪匠:指溪水中的工匠,形容制作砚台的人。
  • 歔歈鬼:形容因年老而感到悲伤的鬼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号香涛,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以生活中的细微事物为题材,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梅尧臣旅途中,正值九月,诗人借助“舟”这一意象,表达对文房四宝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情谊,同时也反映了文人之间的交流与欣赏。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九月六日登舟再和潘歙州纸砚》是一首充满文人情怀的诗。诗中开篇提到“文房四宝”,就显露出诗人对书写、创作的热爱。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通过对古纸样的回忆和对精致制品的赞美,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工艺美术的崇敬。诗中提到的“南堂纸”和“水底碧玉腴”,不仅描绘了纸张和砚台的美好,更象征着诗人对艺术追求的执着和向往。最后,诗人以“年衰只怕歔歈鬼”收尾,既是对老年生活的感叹,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深思,给人以启迪和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文房四宝出二郡:指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来源于两个地方,强调它们的珍贵。
  • 迩来赏爱君与予:最近你我都很欣赏这些宝物,表现出诗人与友人间的共鸣。
  • 予传澄心古纸样:我传递给你的是一种古老而清澈的纸样,表现出对古代文化的传承。
  • 君使制之精意余:你用心制作出精致的物品,展现了对工艺的执着。
  • 自兹重咏南堂纸:从此我将再吟咏南堂纸,显示出对这一传统工艺的推崇。
  • 将今世人知首尾:让今世的人都能了解它的来龙去脉,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 又得水底碧玉腴:又得到了如水底碧玉般细腻的砚,形象地描绘了砚的美好。
  • 溪匠畏持如抱虺:溪水匠人小心持砚,形象生动,表现了对工艺的尊重。
  • 拜贶双珍不可辞:对这两种珍品的给予无法拒绝,表达了感激之情。
  • 年衰只怕歔歈鬼:年纪渐长只怕会遭遇悲伤,传递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水底碧玉腴”将砚比作碧玉,突显其细腻。
  • 对仗:“重咏南堂纸,将今世人知首尾”,展现了工艺与文化的传承。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文房四宝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文房四宝:象征文人情怀与创作的工具。
  • 古纸:代表传统文化的传承。
  • 南堂纸:象征优雅与艺术追求。
  • 碧玉:象征美好与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文房四宝包括哪几样东西?

    • A. 笔、墨、纸、砚
    • B. 笔、纸、书、画
    • C. 墨、纸、砚、书
  2. “南堂纸”象征什么?

    • A. 传统文化
    • B. 现代艺术
    • C. 技术创新
  3. 诗中提到的“水底碧玉腴”形容的是哪个物品?

    • A. 笔
    • B. 墨
    • C. 砚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与梅尧臣的诗虽然主题不同,但都表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敬重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李白的豪放与梅尧臣的细腻形成对比,体现了不同风格的古诗魅力。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文化》
  • 《梅尧臣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