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难》

时间: 2025-01-19 18:51:36

稂莠非所殖,嘉禾共一田。

老农实恶之,岂共时稼捐。

管蔡与盗跖,同气讵能迁。

周公不妨圣,柳惠不妨贤。

贤哉彼薅矣,取舍得其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稂莠非所殖,嘉禾共一田。
老农实恶之,岂共时稼捐。
管蔡与盗跖,同气讵能迁。
周公不妨圣,柳惠不妨贤。
贤哉彼薅矣,取舍得其然。

白话文翻译

杂草并非我所种植,良好的禾苗却与它们同处一田。
老农对此实在是十分厌恶,难道会同样把这时节的庄稼抛弃?
管仲和盗跖,同样出自一个地方,难道能够互相迁就?
周公的圣明并未妨碍他,柳惠的贤良也未受影响。
真是贤能啊,那些农夫,懂得如何取舍,得其自然之道。

注释

  • 稂莠:指杂草,通常用于比喻不良事物。
  • 嘉禾:指良好的禾苗,象征美好的事物。
  • 老农:指年长的农民,暗指对农业有深刻理解的人。
  • 管蔡与盗跖:管仲是春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盗跖是古代的盗贼,二者同为人,暗示环境对人性的塑造。
  • 周公:周公旦,周朝的政治家,以贤明著称。
  • 柳惠:柳宗元,唐代文学家,以其道德品质和才华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字宗阔,号梅溪,宋代诗人,以田园诗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农村生活,反映农民的辛苦与智慧,具有深厚的生活基础。

创作背景

《农难》写作于宋代,正值农业社会,农民面临自然灾害与社会动荡中的艰难处境,诗人通过描绘农田的杂草与禾苗,表达了对农民辛劳与智慧的赞美。

诗歌鉴赏

《农难》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农民在自然与社会环境中面临的困境。诗中“稂莠非所殖,嘉禾共一田”一句,生动地表现了农田中杂草与禾苗共存的矛盾,反映了农民在耕作中常常不得不忍受恶劣环境的无奈。接下来的“老农实恶之,岂共时稼捐”则表达了农民对杂草的厌恶以及对庄稼的珍视,体现出一种深厚的农业情感。

诗中的“管蔡与盗跖,同气讵能迁”引发对人性的思考,表明环境和背景对人的影响深远。即使是伟人和小人,也难以超越出身的桎梏,而周公和柳惠的出现则强调了个人才能与德行的重要性。

整首诗的最后一句提到“贤哉彼薅矣”,强调了农民在面对困境时的智慧与选择,表现出对农民深刻的理解与尊重。这种对农业的热爱与对农民的赞美,使得诗歌不仅有着深厚的现实意义,也具备了哲理的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稂莠非所殖,嘉禾共一田:杂草并不是我所种植的,而是良禾与它们共同生长在同一块土地上。此句揭示了农田的困境。
  2. 老农实恶之,岂共时稼捐:老农对此厌恶,难道会同样抛弃庄稼吗?表达了对农民的理解。
  3. 管蔡与盗跖,同气讵能迁:管仲与盗跖的出身虽然相同,但其道路却大相径庭,反映出同样的环境对人的不同影响。
  4. 周公不妨圣,柳惠不妨贤:周公的圣明与柳惠的贤良,强调了道德与才能的价值。
  5. 贤哉彼薅矣,取舍得其然:那些懂得如何取舍的农夫,表现出自然之道,强调了智慧。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比“嘉禾”和“稂莠”,强调了农民面临的困境。
  • 暗喻:提到的历史人物,如管仲与盗跖,暗示了人性与环境的关系。

主题思想

诗歌集中反映了农民在困难环境中所展现出的智慧与坚韧,强调了对农业与农民的深切理解和尊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稂莠:象征不良事物,反映社会的混乱。
  • 嘉禾:象征美好与希望,代表着农民的努力与期待。
  • 老农:象征经验与智慧,体现了传统农业的价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农难》的作者是谁?

    • A. 杜甫
    • B. 李白
    • C. 梅尧臣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周公”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 A. 周公旦
    • B. 周瑜
    • C. 周杰伦
    • D. 周敦颐
  3. 诗中“稂莠非所殖”意为?

    • A. 杂草是我所种的
    • B. 杂草并非我所种的
    • C. 杂草与禾苗无关
    • D. 杂草是自然生长的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田园乐》:描绘农田生活的乐趣,反映农民的心声。
  • 《桃花源记》:陶渊明的作品,展现了理想中的田园生活。

诗词对比

  •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对比,梅尧臣的《农难》更强调农民的艰辛与智慧,而陶渊明则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理想。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精选宋代诗人的作品,提供背景介绍与分析。
  • 《诗经》:古代诗歌的经典,反映农耕文化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