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天》
时间: 2025-01-06 07:59: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残春庭院东风晓。
细雨打鸳鸯寒峭。
花尖望见秋千了。
无路踏青斗草。
人别后碧云信杳。
对好景愁多欢少。
等他燕子传音耗。
红杏开也未到。
白话文翻译:
在残春的庭院里,东风轻拂,清晨的气息扑面而来。细雨打湿了鸳鸯,令它们感到寒冷。花尖上望见秋千,似乎已经到了可以游玩的时节。然而却没有路可走,只能停留在这里,无法踏青采草。人别后,碧空如洗,信音杳然,不知何处。面对这美好的景致,愁苦多于欢欣。只盼燕子传来音信,可红杏花开时节却仍未到来。
注释:
- 残春:春天即将结束,春意已经减弱。
- 东风晓:早晨的东风,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 细雨打鸳鸯寒峭:细雨打在鸳鸯身上,感到寒冷,暗示着春天的寒意。
- 无路踏青斗草:没有路可以出去游玩,踏青和采草的活动无法进行,表达了内心的失落。
- 碧云信杳:碧空如洗,信音杳然,意味着失去联系,孤独感加重。
- 对好景愁多欢少:面对美好景色时,愁苦的心情超过了快乐。
- 等他燕子传音耗:期待燕子带来消息,但等待却无尽无期。
- 红杏开也未到:红杏花尚未开放,暗示着期待与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敦儒,字子真,号秋水,宋代诗人,因其诗风清新脱俗而闻名。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为题材,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慨和哲思。
创作背景:
《杏花天》写于春末,诗人通过描绘庭院景色,表达对春日即逝的惆怅和对人别后的孤独感。作品中渗透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失落,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杏花天》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残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开篇便用“残春”二字引入,既有春天的美好,也昭示着春天的即将结束,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忧伤气氛。细雨打在鸳鸯身上,仿佛象征着爱情的脆弱与无奈,令人在享受春天的同时也感受到一丝寒意。
诗中“无路踏青斗草”表现了诗人因人离别而感到的无奈与失落,无法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内心的孤独感愈发明显。接着,诗人通过“对好景愁多欢少”一语,直白地表露出对美好景致的愁苦,体现了人对生活中快乐与悲伤的复杂情感。
最后以“红杏开也未到”作结,既是对春天的期盼,也是对人生希望的寄托。整首诗通过景物的描写,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示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残春庭院东风晓:描绘了春末的庭院,营造出一种清晨的宁静与美好。
- 细雨打鸳鸯寒峭:细雨中的鸳鸯感到寒冷,暗示了爱情的脆弱。
- 花尖望见秋千了:在春天的尾声中,诗人看到秋千,似乎怀念着曾经的欢乐。
- 无路踏青斗草:无奈之下无法踏青,表达了诗人的失落感。
- 人别后碧云信杳:人离别后,信件音信全无,隐含着孤独和思念。
- 对好景愁多欢少:面对美景,愁苦的情感占据了心头。
- 等他燕子传音耗:期盼燕子带来消息,象征着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 红杏开也未到:期待春天的花开,但却仍需等待,暗示着生活的不确定性。
修辞手法:
- 比喻:细雨打鸳鸯比喻爱情的脆弱。
- 拟人:东风、细雨似乎都带有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 对仗:如“愁多欢少”体现了诗词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对人别后的孤独感,传达出一种对生活无奈和期盼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 杏花:象征着春天的美好与希望,暗示着人生的期待。
- 东风:代表着温暖与生机,有着新生的象征。
- 鸳鸯:象征着爱情与伴侣,细雨中的鸳鸯则传递出脆弱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残春”指的是:
- A. 春天的结束
- B. 春天的开始
- C. 春天的高潮
- D. 春天的盛景
-
“细雨打鸳鸯寒峭”中,鸳鸯象征了:
- A. 友情
- B. 爱情
- C. 亲情
- D. 乡情
-
诗中的“无路踏青斗草”表达了诗人的:
- A. 欢乐
- B. 无奈
- C. 希望
- D. 忧虑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赤壁赋》
诗词对比:
朱敦儒的《杏花天》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前者更多体现了对春天与爱情的失落,后者则通过个人情感展现对过往美好的追忆。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朱敦儒传记及其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