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芜菁作羹》
时间: 2025-01-17 09:57: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且喜芜菁种得成,
苔心散出碧纵横。
脆甜肭子无反恶,
肥嫩恙儿不杀生。
乐羊岂断儿孙念,
刘季宁无父子情。
争似野人茅屋下,
日高澹煮一杯羹。
白话文翻译
幸好芜菁种得成功,
青翠的苔心纵横散布。
脆甜的根茎没有恶味,
肥嫩的芽儿不杀生。
乐羊难道会断绝儿孙的牵挂,
刘季难道没有父子之情?
不如在野人茅屋下,
日高时悠闲煮一碗羹。
注释
- 芜菁:一种根菜,类似于白萝卜。
- 苔心:植物的心或嫩芽部分。
- 肭子:指芜菁的根部,脆甜可食。
- 恙儿:指嫩芽。
- 乐羊:乐羊是指乐羊子,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常被用来比喻父子之情。
- 刘季:指刘季,刘备的父亲,代表没有父子情的冷酷。
- 茅屋:用茅草搭建的简单房屋,象征质朴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朱敦儒,字子阳,号惟白,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田园生活,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的关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之时,诗人对生存和生活的思考愈加深刻,反映了他对于质朴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种芜菁作羹》是一首展现生活哲理和人生态度的诗作。诗中,以“芜菁”为主线,隐喻了一种简单而富有生机的生活方式。在诗的开头,朱敦儒表现出对芜菁生长的欣喜,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满足感。接着,诗人通过对芜菁的描述,表现出其脆甜可口,传达了一种和谐的生活状态。
而后半部分则引入乐羊和刘季的故事,反映出作者对人情冷暖的深刻思考。乐羊与刘季的对比,展示了家庭关系的复杂和人情的淡薄。诗人在此提出了对人类情感的质疑,反映出一种对人与人之间温情的渴望。最后,诗人提到在野人茅屋下,悠闲地煮着一碗羹,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体现出一种对自然和人性本真的追求。
整首诗运用清新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美好,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达了诗人对简单、自然生活的赞美和对人情冷暖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且喜芜菁种得成:开篇表达了作者对芜菁种植成功的喜悦,点明了生活的乐趣。
- 苔心散出碧纵横:描绘芜菁植物生长的生机和美丽,展现自然的绿色。
- 脆甜肭子无反恶:强调芜菁的美味,表现出对自然馈赠的欣赏。
- 肥嫩恙儿不杀生:提到芽儿的生长,不杀生的态度,蕴含对生命的尊重。
- 乐羊岂断儿孙念:引入乐羊的故事,质疑其父子情感的缺失。
- 刘季宁无父子情:刘季与乐羊的对比,反映人际关系的冷漠。
- 争似野人茅屋下:表达对质朴生活的向往,反映人情的温暖。
- 日高澹煮一杯羹:描绘了悠闲的生活场景,强调宁静和满足。
修辞手法:
- 对比:乐羊与刘季的对比,反映了父子情感的缺失。
- 比喻:通过芜菁的描绘比喻人生态度。
- 意象:自然和生活的意象贯穿全诗,给人以美的享受。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围绕人与自然的和谐、对质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情冷暖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芜菁:象征自然的丰饶与人类生存的本源。
- 苔心、肭子、恙儿:代表自然的生命力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 野人茅屋:象征简单的生活状态和人性的本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芜菁”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根菜
- C. 一种树木
-
诗中提到的“乐羊”和“刘季”分别代表什么?
- A. 亲情的温暖
- B. 父子情感的缺失
- C. 朋友之间的情谊
-
诗人最后描绘的生活场景是什么?
- A. 繁华的街市
- B. 悠闲的田园
- C. 热闹的宴会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达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
- 王维的《终南山》:描绘山水田园的宁静与美好。
诗词对比:
- 比较朱敦儒的《种芜菁作羹》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但朱敦儒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冷暖,而陶渊明则强调人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