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蒲扇
作者: 许廷崙 〔清代〕
颇有书生味,编蒲手自拈。
招风来习习,遮雨滴纤纤。
柏子松花共,荷香竹影兼。
偶然挥扇坐,不觉似陶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颇有书生的气息,自己用手编制蒲扇。轻轻招来微风,遮挡雨滴细细飘落。松树的花朵与荷花的香气、竹子的影子相互交融。偶然间挥动扇子坐在这里,竟然感到像陶渊明那样的悠然自得。
注释:
- 书生味: 形容有书卷气,文化气息浓厚。
- 蒲扇: 用蒲草编制的扇子,通常在夏天用来乘凉。
- 习习: 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
- 纤纤: 形容细小的雨滴。
- 柏子松花: 柏树和松树的花,常见于山林之中。
- 荷香: 荷花的香气。
- 竹影: 竹子的影子,通常给人一种清幽的感觉。
- 陶潜: 指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以隐逸、田园生活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廷崙(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字子长,号澹然,江苏人。他以诗词和散文见长,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蒲扇作为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被赋予了诗意的象征,代表着宁静与清凉。
诗歌鉴赏:
这首《蒲扇》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为主题,诗中通过描写蒲扇的使用场景,展现了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诗的开头以“颇有书生味”引入,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环境中,诗人自制蒲扇,体现了他的手工技艺和个人情趣。
“招风来习习,遮雨滴纤纤”一句,通过轻风和细雨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夏日的清凉感,生动地表现出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而“柏子松花共,荷香竹影兼”则进一步丰富了自然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细腻观察与感受。这里的每一个意象都蕴含着自然的香气和色彩,令人感受到一种身心的愉悦。
最后“偶然挥扇坐,不觉似陶潜”,诗人自得其乐,仿佛回到了陶渊明的田园生活中,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整首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淡然与自得的生活情趣,令人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颇有书生味:表达诗人对书卷气的自豪感。
- 编蒲手自拈:通过手工编制蒲扇,表现出诗人的才华与个性。
- 招风来习习:描绘轻风拂面的舒适感。
- 遮雨滴纤纤:细雨飘落的情境,增添了诗的柔美。
- 柏子松花共:描写松柏花香的清新。
- 荷香竹影兼:荷花和竹影的交织,展现自然的多样性。
- 偶然挥扇坐:随意挥动蒲扇,体现了一种随性状态。
- 不觉似陶潜:自然而然地感受到陶渊明式的闲适生活。
-
修辞手法:
- 比喻: 用“似陶潜”比喻自己的闲适心境。
- 拟人: 通过“习习”、“纤纤”赋予自然元素以生命感。
- 对仗: “招风来习习,遮雨滴纤纤”为对仗句,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传达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意象分析:
- 蒲扇: 象征着清凉与悠闲的生活状态。
- 风、雨: 代表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流动。
- 柏子松花、荷香竹影: 体现出自然的和谐美,代表诗人对自然的细腻感知。
- 陶潜: 象征隐逸生活的理想,代表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蒲扇》的作者是? A. 陶渊明
B. 许廷崙
C. 李白
D. 杜甫 -
诗中提到的“柏子松花”代表什么? A. 秋天的景象
B. 春天的气息
C. 夏天的清凉
D. 冬天的寒冷 -
诗中“偶然挥扇坐”的意思是? A. 随意坐下,享受清凉
B. 刻意挥动扇子
C. 忙碌地工作
D. 追逐风筝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饮酒》与许廷崙的《蒲扇》都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爱,但陶渊明更加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而许廷崙则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物件(蒲扇)来传达隐逸的情趣。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许廷崙的相关研究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