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失脚天台绝顶峰,又来怀玉乱山中。
琼桥去后无消息,禅月重重有案公。
白话文翻译:
我在天台山的绝顶失足,后来又回到怀玉山的乱石丛中。
自从跨过琼桥之后便无音讯,重重的禅月下有一张案桌。
注释:
- 失脚:指失去平衡,摔倒。
- 天台:指天台山,因山势高峻而得名。
- 绝顶峰:山的最高点。
- 怀玉:怀玉山,山名。
- 琼桥:美丽的桥,象征着离别。
- 禅月:指禅意的月光。
- 案公:佛教中指的案头的和尚,可能指代在月下静坐的僧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徐元杰,字子公,号云山,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常表现出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交融。其诗风清新自然,常带有淡淡的禅意。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诗人游历山水时,表达了他在高峰失足后回归自然的复杂情感,反映了他对禅理的思索与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天台山和怀玉山的描写,勾勒出一种孤独而又深邃的情感。开篇“失脚天台绝顶峰”即以一种跌宕起伏的姿态引入,描绘出诗人在自然中失去平衡的瞬间,暗示了人在面对自然的伟岸与自己渺小时的无奈与脆弱。接着“又来怀玉乱山中”,则表现了他尽管经历了挫折,但仍旧回归自然,寻找心灵的归宿。
“琼桥去后无消息”一句,象征着与过去的美好时光的告别,琼桥既是美丽的象征,也是离别的起点。此处的“无消息”暗示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失去的遗憾。最后的“禅月重重有案公”,则引入了一种禅意,诗人在月光下的静谧中,或许能够得到内心的宁静与感悟,形成一种超然的境界,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哲学思考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在意象上构建了高山、桥、月等元素,展现了一幅清幽的山水画卷,寄托了诗人对自然的敬仰与对人生的感悟,读来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失脚天台绝顶峰:诗人回忆在天台山的最高处失足,体现出对自然的敬畏。
- 又来怀玉乱山中:经历了跌倒,再次回到怀玉山,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
- 琼桥去后无消息:跨过美丽的琼桥后,不再有往日的消息,象征着离别与失去。
- 禅月重重有案公:在重重的禅月下,似乎有和尚静坐,暗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失脚”与“又来”,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诸如“琼桥”“禅月”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传达了深刻的哲学思想。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在自然中游历,以及在失落与回归中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
意象分析:
- 天台:高峰,象征着人生的理想与追求。
- 怀玉:山名,体现出自然的美好与复杂。
- 琼桥:离别的象征,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 禅月:宁静与思考的象征,暗示内心的平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在哪座山失足?
- A. 怀玉山
- B. 天台山
- C. 泰山
-
“琼桥”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美好的回忆
- B. 离别
- C. 新的开始
-
诗中描绘的月光有什么意义?
- A. 光明与希望
- B. 宁静与反思
- C. 悲伤与孤独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比较徐元杰的《和怀玉本老》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均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与内心的感悟,但王维更强调诗人的孤独与自省,而徐元杰则更注重对往昔的怀念与对自然的归属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