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偶题》

时间: 2025-01-19 20:05:02

城远不闻长短更,上方钟鼓自分明。

幽居不负秋来睡,末路偏谙世上情。

大事岂堪重破坏,穷人难与共功名。

风炉歙钵生涯在,且试新寒芋糁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晨起偶题
陆游 〔宋代〕
城远不闻长短更,上方钟鼓自分明。
幽居不负秋来睡,末路偏谙世上情。
大事岂堪重破坏,穷人难与共功名。
风炉歙钵生涯在,且试新寒芋糁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起床时的感受。他在远离喧嚣的城市中,听不到长短的钟声,只有上方的钟鼓声分外清晰。诗人在幽静的居所安然入睡,不辜负秋天的美好;而在生活的末路,他却深知世间的情感。面对重大的事情,怎能让它轻易破坏?穷人又怎能与富贵的功名共享?在简单的生活中,诗人选择用风炉和陶钵煮食,顺便尝试新鲜的寒芋做汤。

注释

  • 城远:远离城镇,指诗人身处的宁静之境。
  • 长短更:指钟声的长短变化。
  • 幽居:指隐居生活。
  • 末路:生活的尽头,指年老或处境艰难。
  • 穷人:指生活贫困的人。
  • 风炉:用以烹饪的炉灶。
  • 歙钵:一种陶器,用来盛放食物。
  • 寒芋:一种根茎类食物,通常在秋冬季节食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文学家。他一生志向报国,屡次参与抗金斗争,但屡遭挫折,晚年选择隐居。他的诗风豪放,情感真挚,作品数量庞大,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在隐居生活中的感慨与思考。诗人身处动荡的时代,经历了国家沦陷的痛苦,常常在诗中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人生的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晨的宁静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心境的平和与思考。开头两句通过钟声的对比,传达出诗人对于周遭喧嚣的淡然,仿佛在说,即使身处宁静的环境,内心依然能够听见外界的变化。接下来,诗人以“幽居”自处,享受秋天的安眠,体现了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然而,随着生活的深入,他意识到世俗的情感与功名的虚无,尤其在“末路偏谙世上情”中,透出一丝无奈与哲思。最后,诗人选择用简朴的方式来生活,表现出一种对物质的淡泊与对生活的满足,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自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城远不闻长短更:远离繁华的城市,听不见钟声的变化,体现诗人对喧嚣的厌倦。
  • 上方钟鼓自分明:即使在安静的环境中,清晰的钟鼓声依然传入耳中,象征着内心对现实的敏感。
  • 幽居不负秋来睡:在宁静的居所享受秋天的宁静与安逸。
  • 末路偏谙世上情:即使在老年,他也深知人情冷暖,感受到世事无常。
  • 大事岂堪重破坏:面对重大事情,轻易破坏是不可取的。
  • 穷人难与共功名:穷人难以共享功名利禄,表现出对社会现象的无奈。
  • 风炉歙钵生涯在:简单的生活方式,强调内心的满足与安宁。
  • 且试新寒芋糁羹:尝试新鲜的食材,体现对生活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比作简单的饮食,表现对生活的态度。
  • 对仗:如“长短更”和“钟鼓自分明”,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陆游对生活的深思与感悟,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对物质的淡泊。诗人在经历了世事沧桑后,选择了隐居生活,反映出对功名利禄的超然态度,体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现象之间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象征繁华与喧嚣,代表外部世界的复杂。
  • 钟鼓:代表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变迁。
  • :象征成熟与宁静,反映诗人内心的平和。
  • 寒芋:代表简单的生活,反映诗人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幽居”是指什么? A. 喧闹的城市
    B. 宁静的居处
    C. 热闹的集市
    D. 乡村的农田

  2. 诗人如何看待功名? A. 非常渴望
    B. 无所谓
    C. 认为重要
    D. 感到无奈

  3. “风炉歙钵”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简朴的生活
    C. 豪华的享受
    D. 忙碌的工作

答案

  1. B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
  • 《秋夕》(杜甫):同样描写秋天的宁静与思考。

诗词对比

  • 陆游的《晨起偶题》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在描绘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思考,但陆游的诗更体现了对人生世事的哲思,而王维则更多表现出对自然的赞美与融入。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陆游诗文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