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登上方寺铁塔》
时间: 2025-01-04 13:55: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贺新郎 登上方寺铁塔
作者:陈维崧 〔清代〕
栏楯浮空去。划玲珑榴皮石发,青红无数。
看尽宣和风景好,又看宫娥北渡。
有多少梨花夜雨。西望铜驼荆榛里,算千秋老辈惟吾汝。
晋宋事,总尘土。
鸿濛一气凭㪺取。蹑丹梯千盘百级,上通元圃。
根插中原维地轴,其下黄河一缕。
曾经过怒潮煎煮。
无限西风神州恨,倩相轮做尽兴亡谱。
铃铎响,自相语。
白话文翻译:
栏杆高耸入云,像是浮在空中;用细致的石雕装饰,青红色彩交替闪烁。
我俯瞰尽美的宣和风景,目送宫女们北归。
多少梨花在夜雨中飘落,西望铜驼山下的荆棘丛中,算起来千秋历史,唯有你我。
晋宋的往事,终究不过是尘土而已。
在这浩瀚的宇宙中,凭借这气象,我踏上了千级的丹梯,直通元始之境。
根深扎在中原,正是地球的轴心;而它的下方,流淌着一缕黄河。
曾经经历过愤怒的潮水的煎熬。
无尽的西风带来神州的怨恨,仿佛一页页兴亡的乐谱在轮回。
铃铎声响起,似乎在自言自语。
注释:
- 栏楯:指栏杆,浮空意味着高耸入云。
- 玲珑榴皮石:形容石材细致、精美,青红无数则指色彩丰富。
- 宣和:指北宋时期的一个年号,形容当时的风景优美。
- 铜驼:铜驼山,传说中与历史名将有关的地名。
- 千秋:千年,指代历史的长河。
- 鸿濛:形容广阔的天地。
- 丹梯千盘百级:形容铁塔的阶梯很陡,层数很多,极具气势。
- 元圃:指道教中的原始天地或神秘境界。
- 神州:古代对中国的称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维崧,字文烨,号青云,清代诗人,擅长词和诗,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与历史感慨,风格细腻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登高望远之际,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美景的感慨,反映出诗人对家国历史的深沉情感以及对自然景物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贺新郎”为题,登上方寺铁塔,表达了诗人在高处俯瞰风景时的豪情与感慨。诗中描绘了自然景观与历史沧桑的结合,通过高耸的铁塔,诗人不仅将视野扩展至蓝天和大地,也将思绪延展到了历史的长河中。
开头的“栏楯浮空去”形象地表现了铁塔的雄伟,接着“划玲珑榴皮石发,青红无数”则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塔的精美,给人以视觉震撼。诗人看尽了“宣和风景”,又想起“宫娥北渡”,在悠久的历史与瞬息万变的现实之间,诗人以深厚的情感连接了当下与过去。
尤其是“无限西风神州恨,倩相轮做尽兴亡谱”,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借助自然的景象,反映出一种无奈与忧郁。最后的“铃铎响,自相语”则让整个诗歌回归到一种细腻而宁静的情感中,仿佛历史的回声在耳边轻轻诉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栏楯浮空去:描述高耸的栏杆,暗示登高的壮观。
- 划玲珑榴皮石发,青红无数:细致描绘铁塔的精美,有视觉上的吸引力。
- 看尽宣和风景好:表达对美好景色的赞叹。
- 又看宫娥北渡:联想到历史人物,增添了历史厚重感。
- 有多少梨花夜雨:暗示历史的变迁与无常。
- 西望铜驼荆榛里:指向历史的象征性地点,展现地理与历史的交织。
- 算千秋老辈惟吾汝:反思历史,强调人们的渺小。
- 晋宋事,总尘土:历史如尘,表达对往事的淡漠。
- 鸿濛一气凭㪺取:形容气象的浩瀚,表达诗情。
- 蹑丹梯千盘百级:形象化铁塔的壮观。
- 根插中原维地轴:强调地理的重要性,象征稳定。
- 其下黄河一缕:黄河象征中华文明,流淌不息。
- 曾经过怒潮煎煮:历史的磨难与洗礼。
- 无限西风神州恨:表现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倩相轮做尽兴亡谱:历史的轮回,兴衰的无常。
- 铃铎响,自相语:有一种自我对话的静谧,反映内心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历史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对仗:如“青红无数”,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 拟人:最后一行“铃铎响,自相语”,让铃铎似乎在诉说历史。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历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历史兴亡的深切思考,呈现出一种宏大的历史观和个人情感的交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栏楯:象征高远,表达追求。
- 榴皮石:代表精致与美好。
- 铜驼:历史的象征,连接过去与现在。
- 梨花夜雨:象征历史的无常与美丽。
- 丹梯:象征登高望远,追求理想之路。
- 黄河:中华文明的象征,流淌不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栏楯”指的是什么?
- A. 树木
- B. 栏杆
- C. 石头
-
诗中提到的“铜驼”象征着什么?
- A. 美景
- B. 历史
- C. 未来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历史的思考
- C. 对爱情的渴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鹳雀楼》:王之涣的作品,以登高望远表达对国家和历史的感慨。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的作品,描绘自然与人生哲理。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贺新郎》都涉及到对远方的思念和对历史的思考,但李白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陈维崧则更注重历史的广泛性与沉重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作品选集》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