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清明无客不思家 》
时间: 2025-01-04 09:36: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赋得清明无客不思家
作者: 赖世贞 〔清代〕
远隔家乡久,悠悠乱我思。
况当佳节至,更觉客心悲。
泛梗怜飘泊,飞蓬怅别离。
魂销沽酒市,肠断卖花时。
风雨鱼书寂,关山蝶梦驰。
萍踪千里外,屈指计归期。
白话文翻译:
我已远离家乡很久,心中思绪纷乱。
尤其在这个佳节到来时,更加觉得身为客人心中悲伤。
看着漂泊的船只,心中怜惜那飘泊不定的生活,
飞舞的蓬草让我感到别离的怅惘。
在酒市中,我的心灵消逝,
而在花市上,我的肠胃为之断裂。
风雨中,书信的寂静让我感到孤独,
而遥远的关山让我梦见蝴蝶飞翔。
漂泊的踪迹千里之外,
我不由得屈指计算回家的日期。
注释:
字词注释:
- 远隔:远离,隔得很远。
- 悠悠:形容思绪漫长、绵延。
- 客心:作为客人时的心情,思乡之情。
- 泛梗:指漂浮在水面上的竹篙,象征漂泊。
- 飞蓬:指飘荡的蓬草,象征无依无靠。
- 魂销:心灵迷失,精神恍惚。
- 沽酒市:卖酒的市场,象征饮酒消愁。
- 肠断:形容极度悲伤。
- 风雨鱼书:指风雨中书信寂静无声。
- 萍踪:漂浮不定的足迹,象征流浪的生活。
典故解析: 该诗虽未直接引用典故,但“飞蓬”“鱼书”等意象暗含了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乡情绪与漂泊无依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赖世贞(约1610-约1670),清代诗人,字子贞,号云山,福建人。其诗风清新流畅,情感真挚,善于抒发个人情怀和社会感受。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明时节,正值春季,传统上是扫墓祭祖的日子,诗人身为游子,感受到浓厚的思乡情绪与节日的凄凉。
诗歌鉴赏:
这首《赋得清明无客不思家》以清明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中通过对比与象征手法,将节日的欢愉与游子内心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开篇即以“远隔家乡久”引入,生动展现了诗人因远离故乡而产生的思乡之情,情感细腻,字句间流露出无尽的惆怅。
在佳节之际,诗人“更觉客心悲”,此时的孤独感更为沉重。诗中“泛梗怜飘泊,飞蓬怅别离”展现了诗人对漂泊不定生活的无奈与惋惜。接下来的描写“魂销沽酒市,肠断卖花时”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饮酒消愁与花市的喧嚣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增强了内心的孤独感。
最后,诗人以“萍踪千里外,屈指计归期”结束,表达了对归家的渴望,尽管身处千里之外,但对家的思念始终萦绕心头。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远隔家乡久,悠悠乱我思。
远离家乡已有很久,心中思绪纷乱,思念之情难以自已。 -
况当佳节至,更觉客心悲。
佳节来临时,身为外客的悲伤愈加明显。 -
泛梗怜飘泊,飞蓬怅别离。
看到漂浮的竹篙,感到对漂泊生活的怜惜;飞舞的蓬草使我更加感到离别的悲伤。 -
魂销沽酒市,肠断卖花时。
在卖酒的市场中,心灵几乎迷失;在花市上,思乡之情令我肠断心碎。 -
风雨鱼书寂,关山蝶梦驰。
风雨中的书信显得格外寂静,遥远的山川让我梦见那翩翩起舞的蝴蝶。 -
萍踪千里外,屈指计归期。
漂泊的踪迹已远在千里之外,不由得开始计算回家的日子。
修辞手法:
- 对仗: “魂销沽酒市,肠断卖花时”运用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 “飞蓬”象征漂泊的无助。
- 拟人: “鱼书寂”让书信似乎有了情感,突显诗人的孤独。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思乡”这一主题,展现了诗人在清明佳节时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孤独感,情感真挚而动人。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家乡: 代表着温暖和归属感,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 佳节: 特殊的日子,象征团圆与欢庆。
- 飘泊: 象征孤独与无根的生活状态。
- 飞蓬: 代表漂泊无依的状态,体现出诗人的无奈。
- 鱼书: 替代书信的传递,象征远方的孤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远隔家乡久”的意思是:
A. 离家很近
B. 离家很远
C. 只在家乡
D. 常常回家 -
“魂销沽酒市”中“魂销”的意思是:
A. 魂魄消失
B. 精神恍惚
C. 高兴的心情
D. 失去记忆 -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赞美自然
B. 描写春天
C. 思乡与孤独
D. 友谊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思念家人的情感,但侧重于家庭关系的温暖与亲情;而赖世贞的诗则更强调孤独与漂泊的无奈。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都涉及离别与思念,但白居易的作品更偏向于对友情的眷念,而赖世贞则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精华解读》
- 《赖世贞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