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钓石三千丈,将何作钓丝。
肯离山水窟,去作帝王师。
小范真同味,玄英也并祠。
老夫归已晚,莫遣客星知。
白话文翻译:
这钓鱼的石头高达三千丈,我该用什么来作钓丝呢?
我愿意离开这山水的隐居,去做帝王的老师。
小范和我真有同样的味道,玄英也同样受到崇拜。
老夫我归来已是太晚,别让天上的星星知道我的归期。
注释:
字词注释:
- 钓石:指可以钓鱼的岩石,这里引申为高耸的山石。
- 三千丈:形容极高的山石,丈为古代长度单位,三千丈即极为高大。
- 帝王师:指朝廷的老师,地位显赫。
- 小范:指范仲淹,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 玄英:指玄宗时期的英才,强调学识和才能。
典故解析:
- 小范真同味:提到范仲淹,表现对其才德的钦佩。
- 玄英也并祠:可能指代历史上的贤人同样受到尊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其作品常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杨万里晚年,正值他从官场归隐田园之际,表达了对隐逸生活和求道精神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选择的反思。
诗歌鉴赏:
《钓台》是杨万里的一首抒情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诗的开头以“钓石三千丈”引人入胜,描绘出一幅壮丽的山水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向往。接着,“将何作钓丝”一句则引发读者思考:在如此高的山石之上,诗人理想的钓丝又该是什么?这暗示着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与挣扎。
随后,诗人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渴望,想要离开山水间的宁静,去成为“帝王师”。这不仅是对权力地位的追求,也是对自身价值的肯定。通过“小范真同味,玄英也并祠”两句,诗人将自己与历史上的优秀人物相提并论,显示出他对理想与真实的执着追求。
最后,诗人的“老夫归已晚,莫遣客星知”则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表明他已经错过了人生的许多机会,无法再追逐理想。这一感情在诗歌的结尾处得到了升华,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钓石三千丈:描绘高耸的山石,呈现出壮丽的自然景观。
- 将何作钓丝:表达出对理想的迷茫与困惑。
- 肯离山水窟: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愿望。
- 去作帝王师:渴望追求更高的理想,实现自我价值。
- 小范真同味:自我与历史人物的比较,显示出诗人的自信。
- 玄英也并祠:强调对贤才的敬仰与追求。
- 老夫归已晚:感到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遗憾。
- 莫遣客星知:不希望外界知晓自己的隐秘与忧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理想与钓丝相提并论,表达追求的艰难。
- 对仗:如“钓石三千丈,将何作钓丝”,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生选择的思考,表达了对理想的渴望、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钓石: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 山水:代表自然与隐逸生活。
- 帝王师:象征着权力与地位。
- 客星:代表外界的评价与关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小范”指的是谁?
- A. 杜甫
- B. 范仲淹
- C. 李白
- D. 苏轼
-
诗人希望成为的是什么角色?
- A. 渔夫
- B. 帝王师
- C. 商人
- D. 农夫
-
“钓石三千丈”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自豪
- B. 迷茫
- C. 喜悦
- D. 失落
答案:
- B. 范仲淹
- B. 帝王师
- B. 迷茫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江雪》柳宗元
诗词对比: 杨万里的《钓台》与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理想与人生的思考,前者更注重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后者则更多地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但在表达手法和意象运用上各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