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日儿辈游尼庵戏作》

时间: 2025-01-19 18:00:55

杂英满树春欲过,修竹参云万余个。

头陀云顶出迎宾,恐是当时刘铁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食日儿辈游尼庵戏作 张嵲 〔宋代〕

杂英满树春欲过,修竹参云万余个。 头陀云顶出迎宾,恐是当时刘铁磨。

白话文翻译:

春日将尽,满树的花朵依然盛开,修长的竹子参天而立,数以万计。 头陀从云端顶端出来迎接宾客,恐怕是当时的刘铁磨。

注释:

  • 杂英:指各种花朵。
  • 修竹:指高而直的竹子。
  • 参云:形容竹子高耸入云。
  • 万余个:形容竹子数量众多。
  • 头陀:指僧人。
  • 云顶:形容极高的地方。
  • 刘铁磨:可能是指一个名叫刘铁磨的僧人,具体典故不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嵲(1096-1148),字巨山,宋代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可能是在寒食节期间,作者与儿辈游玩尼庵时所作,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僧人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然和宗教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寒食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常在清明节前一天,人们会出游踏青。此诗可能是在这样的节日氛围中,作者与家人游玩尼庵,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僧人的生活,从而创作了这首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的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满树的花朵和参天的竹子,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头陀从云端顶端出来迎接宾客的描写,增添了一丝神秘和超脱的气息。诗中的“恐是当时刘铁磨”一句,可能是作者对僧人形象的一种想象或联想,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还融入了对宗教生活的思考和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和宗教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杂英满树春欲过”:描绘了春天即将过去,但满树的花朵依然盛开的景象,表达了春天的生机和美好。
  • “修竹参云万余个”: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竹子的高大和数量之多,营造出一种壮观的自然景象。
  • “头陀云顶出迎宾”:通过描绘僧人从极高的地方出来迎接宾客,增添了诗的神秘感和超脱感。
  • “恐是当时刘铁磨”:可能是作者对僧人形象的一种想象或联想,使得诗中的僧人形象更加具体和生动。

修辞手法:

  • 夸张:如“修竹参云万余个”中的“万余个”,夸张地描绘了竹子的数量之多。
  • 拟人:如“头陀云顶出迎宾”中的“出迎宾”,将僧人的行为拟人化,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和僧人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宗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杂英: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和美好。
  • 修竹:象征着高洁和坚韧。
  • 头陀:象征着宗教生活的超脱和神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杂英”指的是什么? A. 杂草 B. 各种花朵 C. 竹子
  2. “修竹参云万余个”中的“万余个”是用来形容什么? A. 花朵 B. 竹子 C. 僧人
  3. 诗中的“头陀”指的是什么? A. 僧人 B. 神仙 C. 普通人

答案: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寒食帖》:同样以寒食节为背景,描绘了节日的氛围和自然景色。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张嵲的《寒食日儿辈游尼庵戏作》与苏轼的《寒食帖》:两者都以寒食节为背景,但张嵲的诗更注重对自然和宗教生活的描绘,而苏轼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嵲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了解宋代文学的整体发展情况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