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洞》
时间: 2024-12-29 03:39: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石门洞》
作者:王孝严 〔宋代〕
天下洞天三十六,玄鹤洞天一仙谷。
两山对峙一如门,深崖百丈垂飞瀑。
青牛往矣不复见,白云空锁故山麓。
奇哉胜地得人胜,至今俗客来忘俗。
向来我实劳梦想,一旦登临快心目。
寻师访道语未罢,扶藜上朝玄水渌。
九天云绽漏上雨下鲜雨,一沼波翻溅琼玉。
亭高喷雪逼人寒,地冷风霜满空蔌。
老龙底事不知倦,雷泽千年无断续。
必是分潢天上来,便欲穷源驾黄鹄。
康乐曾登最高处,谪仙几向岩前宿。
壁间禅压已有诗,想见思泉倾万斛。
安得前人不道句,更与羲仙醉时读。
千峰如峡苍波束,二十四滩犹箭速。
转头溪风一棹寒,但效双凫到山曲。
白话文翻译
天下有三十六个洞天,玄鹤洞天是其中一处仙境。
两座山峦对峙,犹如一扇大门,深崖百丈,瀑布垂直飞落。
青牛已去,再也无法见到,白云空锁住故乡的山麓。
奇妙的胜地让人陶醉,至今世俗的游客在此忘却尘世烦恼。
我曾为理想而苦恼,但一旦登上这里,心中快意无比。
寻访师长求道的言语尚未结束,扶着拐杖朝着清澈的水面走去。
从九天上洒下细雨,池塘的波纹溅起如琼玉般的水花。
亭子高耸,喷洒着雪花般的寒气,大地冰冷,风霜满空。
老龙对此事似乎从不感到厌倦,雷泽千年间不断涌动。
这必是从天上分流而来的灵气,想要穷其源头,驾驭仙鹤。
康乐曾经登上最高处,谪仙也曾在岩前宿住。
墙壁间的禅意早已有诗,想象泉水倾泻,成千上万的酒杯。
盼望前人能留下佳句,更与羲仙一起陶醉吟诵。
千峰如峡,苍波如束,二十四滩仍然犹如箭矢飞速。
转头溪风一划,寒意袭来,便如双凫轻盈滑向山曲。
注释
- 洞天:道教所称的仙境或灵境,具备灵异的自然景观。
- 玄鹤:象征长寿与吉祥的神鸟,常与仙人出入的地方相关。
- 青牛:传说中道教神仙的坐骑,象征隐逸与超凡。
- 扶藜:用拐杖支撑行走,暗示诗人追求道理的艰辛。
- 琼玉:喻指珍贵的水珠,形容雨滴的美丽。
- 谪仙:被贬的仙人,常用来象征高洁而不被世俗理解的志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孝严,字子贞,号东山,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他的诗词风格受道教思想影响,常以自然景观为题材,表达超脱世俗和追求理想的情怀。
创作背景
《石门洞》创作于王孝严游历自然胜地时,受到大自然的启发,表达了对道教哲学的理解与向往,反映了他渴望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
诗歌鉴赏
《石门洞》是一首充满灵气和哲理的古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道教思想的崇敬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诗中提到的“三十六洞天”和“玄鹤洞天”,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描绘,更是诗人心灵的寄托与追求。两座山峦如同大门,象征着开启了通往理想世界的入口,深崖百丈的飞瀑则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
在描写中,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呈现出青牛、白云等意象,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过往的怀念与思索。青牛不复见,白云锁故山,既是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也是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反思。诗人在此地感受到的“快心目”,不仅是自然之美的享受,更是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超脱世俗的渴望,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抒情性。诗的最后两句,通过对比与呼应,强调了在自然中寻找归属感的愿望,表现出诗人对心灵自由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下洞天三十六:指代道教中被认定的三十六个洞天,象征灵境。
- 玄鹤洞天一仙谷:玄鹤洞天被视为仙人栖息之所,代表着理想的归宿。
- 两山对峙一如门:形象地描绘出山的形态,隐喻开启心灵大门。
- 深崖百丈垂飞瀑:强调自然的雄伟和壮观,营造出一种震撼的感觉。
- 青牛往矣不复见:表达对过往的怀念与理想的追寻。
- 白云空锁故山麓:描绘白云环绕故乡山脉,表现出一种孤独感。
- 奇哉胜地得人胜:强调这片胜地的独特与人们的陶醉。
- 至今俗客来忘俗:世俗的游客来到此地,忘却尘世的烦恼。
- 向来我实劳梦想:表达作者为了理想而努力奋斗的经历。
- 一旦登临快心目:终于登上理想之地,感到心灵的欢愉。
- 寻师访道语未罢:追寻道理的愿望未曾停止。
- 扶藜上朝玄水渌:用拐杖攀登,朝向清澈的水流。
- 九天云绽漏上雨下鲜雨:描绘天空泄雨的景象,展现自然的神奇。
- 一沼波翻溅琼玉:水面波光粼粼,宛如琼玉般美丽。
- 亭高喷雪逼人寒:亭子高耸,寒气逼人。
- 地冷风霜满空蔌:大地寒冷,风霜弥漫,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 老龙底事不知倦:老龙象征自然的力量,永不停息。
- 雷泽千年无断续:自然的力量历久弥新,象征永恒。
- 必是分潢天上来:灵气从天而降,暗示超凡的力量。
- 便欲穷源驾黄鹄:渴望探寻源头,追逐理想。
- 康乐曾登最高处:提及历史人物康乐,表现理想的追求。
- 谪仙几向岩前宿:谪仙在山岩前栖息,表达对高洁理想的向往。
- 壁间禅压已有诗:墙壁间的禅意,尽显诗人的思考。
- 想见思泉倾万斛:想象泉水倾泻,表达丰沛的情感。
- 安得前人不道句:希望前人留下的诗句,增添精神的滋养。
- 更与羲仙醉时读:期望与羲仙共同阅读,享受诗意的醉人。
- 千峰如峡苍波束:千山环绕如峡,展现壮丽景色。
- 二十四滩犹箭速:水流快速,形象生动。
- 转头溪风一棹寒:溪边微风袭来,寒意渐浓。
- 但效双凫到山曲:如同双凫轻快地滑向山的曲折处。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青牛往矣不复见”,将牛比作理想的象征。
- 拟人:如“老龙底事不知倦”,赋予自然以人性。
- 对仗:如“亭高喷雪逼人寒,地冷风霜满空蔌”,增强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体现出一种清新脱俗、寻求内心自由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洞天:代表理想的境界与自然的灵气。
- 青牛、白云:象征隐逸与超凡,表现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飞瀑:自然的力量与壮丽,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
- 雪、寒、霜:反映出环境的冷峻,暗示内心的清冷与孤独。
- 泉水:象征思想的源泉,表现诗人对智慧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王孝严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青牛”象征着____。
-
判断题:诗中提及的“老龙”是对自然力量的拟人化表现。(对/错)
答案
- B
- 隐逸与超凡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之美,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 《登高》:直面人生苦难,情感更加沉重,与《石门洞》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