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才分虽殊学可能,譬如泰华立曾曾。居高视广心逾远,下眎群峰如豆镫。
白话文翻译:
虽然才能的高低有所不同,但也能有所作为,就像泰山和华山一样高耸。站在高处俯瞰,心中所想更为远大,低头看去,周围的山峰如同豆子一般渺小。
注释:
- 才分:才能的差异。
- 泰华:指的是泰山和华山,象征着高大和伟岸。
- 曾曾:重叠的意思,强调高大。
- 居高视广:站在高处,视野开阔。
- 逾远:超越、超过,表示思想的深远。
- 下眎:低头观看。
- 豆镫:豆子和灯笼,形容小而微不足道。
典故解析:
“泰华”指的是中国著名的两座高山,象征着卓越和伟大。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人才的差异以及超越常人的胸怀与视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字梦阮,号松雪,宋代诗人、书法家,擅长诗词,作品多以山水、人物、哲理为主题,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与朋友或学生的交流中写成,表达了对不同才能的理解和对高远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用优美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才能和理想的深刻思考。首句通过“才分虽殊”引入,表明人们的才能各不相同,但只要有心,就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接着以“泰华”来比喻,强调即便在才能上有差异,依然可以在某些领域达到卓越,显示了诗人的包容态度。后面的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想,强调了高处的视野和心胸的开阔,低处的景象则显得微不足道,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的理想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启发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才分虽殊学可能:即使才能不同,仍然有可能实现学问和成就。
- 譬如泰华立曾曾:就像泰山和华山一样高耸,象征着伟大的成就。
- 居高视广心逾远:站在高处,视野开阔,心中所想更远大。
- 下眎群峰如豆镫:低头看去,四周的山峰显得渺小如豆子,表现了胸怀的广阔。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泰华”比喻成就的高大。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用“豆镫”形容山的渺小,突显高远的视角。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才能的探讨,强调了心胸的宽广和理想的高远,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泰山、华山:象征伟大、卓越的才能。
- 高处:代表理想和视野的开阔。
- 豆镫:象征微不足道,强调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两座山分别是? a) 黄山、嵩山
b) 泰山、华山
c) 吕梁、太行山 -
“居高视广”的意思是什么? a) 视野狭窄
b) 站在高处,视野开阔
c) 心情沉重 -
诗中用什么比喻表达心胸的宽广? a) 鸟儿
b) 泰山
c) 海洋
答案:
- b) 泰山、华山
- b) 站在高处,视野开阔
- b) 泰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魏了翁的诗更注重内心的领悟与理想的追求,而李白则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感慨。两者在艺术表现上各有千秋,但共同表达了对高远理想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魏了翁及其作品的详细分析。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对古代诗词的风格与技巧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