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溥露浸秋色》
时间: 2025-01-17 09:27: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调歌头·溥露浸秋色
作者: 魏了翁 〔宋代〕
溥露浸秋色,零雨濯湖弦。
做成特地风月,管领老臞仙。
雁落村间柸影,鱼识桥边柱杖,
虑澹境长偏。祗恐未免耳,
惊搅日高眠。
龙握节,貂插案,鹿衔轓。
於公元只馀事,所乐不存焉。
手植蓝田种子,无数阶庭成树,
郁郁紫生烟。
富贵姑勿道,借问此何缘。
白话文翻译:
露水浸染了秋天的色彩,细雨洗净了湖边的琴弦。
我特意在这风月之下,领略老仙人的风采。
大雁在村庄间落下,鱼儿在桥边认出靠柱的杖,
思虑淡泊,心境悠然。只怕会打扰到我,
惊醒了正午的安眠。
龙握着节,貂插在案头,鹿衔着轓辕。
在公元之年只剩下琐碎的事,乐趣已不复存在。
手植蓝田的种子,庭院中长成了无数的树,
郁郁葱葱,紫烟缭绕。
富贵之事姑且不提,想问这是什么缘故。
注释:
- 溥露:泛指细微的露水。
- 浸:浸润,浸泡。
- 秋色:秋天的色彩。
- 零雨:细小的雨。
- 濯:洗净。
- 湖弦:湖边的琴弦,象征音乐与自然的和谐。
- 老臞仙:指老者或隐士,具有超然的境界。
- 柸影:雁落在村庄之间的影子。
- 虑澹境长偏:意指心境清淡,悠然自得。
- 祗恐:只怕。
- 日高眠:正午时分的安眠。
- 龙握节、貂插案、鹿衔轓:描述一种富贵的生活情景。
- 蓝田种子:传说中蓝田出产的优质种子。
- 郁郁紫生烟:形容树木茂盛,烟雾缭绕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魏了翁,字子才,号梅溪,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曾任官职,博学多才,擅长诗、词、文等多种文学形式。他的作品常融合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感,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秋季,正值露水渐重、细雨纷飞的时节,诗人借助秋天的景色与个人情感,表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水调歌头·溥露浸秋色》是一首描绘秋意与人生哲理的诗作。诗人开篇以“溥露浸秋色,零雨濯湖弦”引人入胜,细腻的自然描绘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秋天的清新与宁静。接着,诗人通过“做成特地风月,管领老臞仙”表现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在“雁落村间柸影,鱼识桥边柱杖”中,诗人将自然景象与乡村生活结合,展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生活画面。诗歌后半部分则转向对世俗繁华的思考,“於公元只馀事,所乐不存焉”,表达出对物质富贵的淡漠,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与向往。
整首诗不仅在意境上营造出一种清新、淡泊的氛围,也在情感上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反思。诗中对自然的描绘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使其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溥露浸秋色:细腻的露水浸染了秋天的色彩,表现出秋季清晨的宁静。
- 零雨濯湖弦:细雨轻轻洗净湖边的琴弦,暗示音乐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做成特地风月:诗人特意在这风月之下,享受秋天的美好。
- 管领老臞仙:提及隐士,寓意对超脱生活的向往。
- 雁落村间柸影:描绘秋天大雁落下的景象,增添乡村的生动性。
- 鱼识桥边柱杖:鱼儿在桥边认出依靠的杖,体现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虑澹境长偏:思虑清淡,心境悠然,抒发内心宁静。
- 祗恐未免耳,惊搅日高眠:只怕惊醒了正午的安眠,表现对宁静生活的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湖弦”,将琴与湖结合,象征自然与艺术的融合。
- 拟人:如“鱼识”,赋予鱼儿人的特性,增强生动感。
- 对仗:如“龙握节,貂插案”,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反思,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露水:象征清新、纯洁的自然景观。
- 秋色:寓意成熟、收获与宁静的时节。
- 雁:象征自由与迁徙,体现自然的变化。
- 鱼:代表着灵动与生命的活力。
- 蓝田种子:象征希望与未来的生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溥露浸秋色”中的“溥露”指的是什么? A. 细雨
B. 露水
C. 秋色 -
诗人对隐士生活的态度是: A. 向往
B. 反感
C. 无所谓 -
“龙握节,貂插案”中提到的意象主要表明了什么? A. 自然景色
B. 富贵生活
C. 乡村生活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
- 《秋夕》 - 杜牧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样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更多地体现了对人生无常的哲思。
- 杜牧的《秋夕》: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个人情感,风格上更为沉郁。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魏了翁诗文集》
这首诗不仅在内容上富有深意,更在形式上展现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