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虎溪虽小深似海,
截断英雄富贵尘。
却为渊明过溪笑,
方知心自有高人。
白话文翻译:
虎溪虽然不大,却深得像大海一样,
它切断了英雄们对富贵的追求和尘世的纷扰。
但正因渊明曾经在此过溪而微笑,
才知道心中自有高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虎溪:传说中的溪流,象征清静和隐逸。
- 深似海:比喻水深,形容溪水的深邃。
- 截断:切断,阻止。
- 英雄:指有志向、有作为的人。
- 富贵尘:富贵和世俗的纷扰。
- 渊明:指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以隐居生活和田园诗闻名。
- 高人:指品德高尚、境界高远的人。
典故解析:
- 陶渊明: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隐士,因其不屑于功名利禄,选择归隐田园而受到后世的推崇。他的生活态度与诗作反映了对自然和心灵自由的向往,成为后人追求隐逸生活的典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字子明,宋代人,生平事迹并不详尽,但其诗作多表达隐逸、自然的情怀,关注内心的修养与人生的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某个清幽的环境中,感受到自然与隐逸生活的魅力。诗人在此刻思考人生的意义,尤其是面对富贵与权势时,选择心灵的自由。
诗歌鉴赏:
《题思远行业碑》通过描写虎溪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开篇的“虎溪虽小深似海”,不仅是对景的描绘,更是对内心深处的思考。溪水的深邃象征着内心的广阔和复杂,虽然虎溪不大,却有着深不可测的内涵。
接着诗人提到“截断英雄富贵尘”,表达了对名利的蔑视和对清静生活的追求。在世俗的纷扰中,真正的英雄并非追逐权势,而是能够超越尘世的束缚,保持心灵的独立与宁静。
最后两句“却为渊明过溪笑,方知心自有高人”,引入了陶渊明这一历史人物。渊明的微笑象征着他对生活的满足与超然,他的态度让诗人意识到,真正的高人并非在权势与财富中,而是在自我心灵的深处。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引喻,传达出一种超脱与向往,同时也引发读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虎溪虽小深似海”:开头以“虎溪”引入,描绘出溪水的深邃,暗示生活的复杂与内心的深度。
- “截断英雄富贵尘”:通过“截断”一词,表现出溪水的阻隔作用,象征着对世俗名利的拒绝。
- “却为渊明过溪笑”:引入陶渊明,表现出他在溪水旁的洒脱与淡然,成为诗人向往的境界。
- “方知心自有高人”:最后总结,强调内心的高人是自我修养与心灵的领悟,而非外在的名利。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溪水比作深海,形象地表达内心的深邃。
- 对仗:如“截断英雄”和“富贵尘”,形成鲜明的对比。
- 引喻:以陶渊明为例,引用历史人物来增强诗意和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独立,强调真正的高人是在于内心的修养与对世俗的超脱。通过对虎溪的描绘,诗人表达了渴望回归自然和心灵自由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虎溪:象征隐逸与自然的环境。
- 英雄:代表追求名利的人。
- 富贵尘:象征世俗的纷扰与诱惑。
- 高人:象征内心修养与境界的升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虎溪虽小深似海”中的“深”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虎溪的宽度
B. 虎溪的水深
C. 虎溪的流速
D. 虎溪的流域 -
诗中提到的“渊明”是谁?
A. 一位历史名将
B. 一位隐士诗人
C. 一位政治家
D. 一位商人 -
诗歌的主题主要强调什么?
A. 追求财富
B. 内心的宁静与独立
C. 努力奋斗
D. 对权力的渴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样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王维的《鹿柴》:描绘自然景色,反映隐逸的情怀。
诗词对比:
- 对比陈著的作品与陶渊明的《饮酒》:两者都表现了隐逸与对自然的热爱,但陈著更强调内心的宁静,而陶渊明更侧重于对田园生活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陶渊明集》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