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赞》

时间: 2025-01-17 14:09:37

众生堕八难,身心俱丧失。

惟有一念在,能呼观世音。

火坑与刀山,猛兽诸毒药。

众苦萃一身,呼者常不痛。

何用呼菩萨,当自救痛者,不烦观音力。

众生以二故,一身受众苦。

若能真不二,则是观世音。

八万四千人,同时俱起救。

意思解释

观音赞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众生堕八难,身心俱丧失。
惟有一念在,能呼观世音。
火坑与刀山,猛兽诸毒药。
众苦萃一身,呼者常不痛。
何用呼菩萨,当自救痛者,不烦观音力。
众生以二故,一身受众苦。
若能真不二,则是观世音。
八万四千人,同时俱起救。


白话文翻译

众生陷入八种困境,身心都在极度痛苦中失去。
唯有那一念的觉醒,才能呼唤观世音菩萨。
在火坑和刀山之间,猛兽和毒药环绕。
所有痛苦汇聚在一身,呼喊的人常常不会感到痛苦。
何必呼唤菩萨,应该自救痛苦的自己,不必麻烦观音的力量。
众生因两种原因,一身承受众多苦难。
如果能够真正做到不二,那便是观世音。
八万四千人同时也会齐心协力来救助。


注释

  • 众生堕八难:指众生遭遇的八种困苦,传统佛教中常提到的四种生死和四种情境。
  • 一念:指内心的觉悟。
  • 火坑与刀山:象征极端痛苦的境地。
  • 众苦萃一身:所有的苦难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 自救痛者:强调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解脱痛苦。
  • 真不二:指超越二元对立的智慧状态。
  • 八万四千人:象征众多信众,一起发心救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他是苏轼的好友,崇尚个性与自然,强调情感与自然的融合,其作品常有浓厚的个性与独特的风格。

创作背景:
《观音赞》是在黄庭坚担任官职期间,受佛教思想影响而写的。这首诗表达了对观世音菩萨的信仰,同时也强调自我救赎的重要性,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信仰与自我修行的思考。


诗歌鉴赏

《观音赞》通过对人间苦难的深刻描绘,展现了佛教哲学中“自救”与“他救”的辩证关系。诗中提到的“八难”与“众苦”,不仅是对生死苦难的直面,更是对人们内心深处痛苦的反思。黄庭坚以简练而有力的语言,概括了众生的痛苦与救赎的希望。

诗中强调,虽然信仰观世音菩萨是一种力量的象征,但真正的解脱在于内心的觉醒与自我努力。通过“真不二”的哲学思考,诗人引导读者在痛苦中寻求内心的平静与救赎,显示出他对人生苦难的深刻理解。

在艺术风格上,黄庭坚的诗歌兼具情感与哲理,融合了生动的意象与深邃的思想,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思考空间。整首诗不仅有助于宗教信仰的传达,同时也激励人们面对生活的苦难,保持内心的坚定与清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众生堕八难,身心俱丧失:描绘众生在苦难中的绝望。
  2. 惟有一念在,能呼观世音:强调内心觉悟的重要性。
  3. 火坑与刀山,猛兽诸毒药:象征生活中的极端痛苦。
  4. 众苦萃一身,呼者常不痛:说明痛苦的集中与呼唤的力量。
  5. 何用呼菩萨,当自救痛者,不烦观音力:提倡自我救赎,不依赖外力。
  6. 众生以二故,一身受众苦:揭示众生苦难的根源。
  7. 若能真不二,则是观世音:指向超越对立的智慧。
  8. 八万四千人,同时俱起救:象征众多信众齐心协力。

修辞手法:

  • 比喻:火坑与刀山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人间的苦难。
  • 对仗:诗句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复:通过反复强调“自救”,加深诗的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自我救赎的重要性,呼唤内心的觉醒,鼓励众生在面对痛苦时,积极寻求解脱而不是单纯依靠外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观世音:象征慈悲与救助的力量。
  • 八难:代表人生的苦难与困境。
  • 火坑、刀山:象征极端的痛苦与危险。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层次感,也传达了深刻的佛教思想,鼓励人们在苦难中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众生堕八难”中的“八难”是指什么?

    • A. 人生的快乐
    • B. 生活中的挑战
    • C. 佛教中的八种困境
      答案:C
  2. 诗中“何用呼菩萨,当自救痛者”强调了什么?

    • A. 依赖他人
    • B. 自我救赎的重要性
    • C. 盲目祈祷
      答案:B
  3. “若能真不二”中的“不二”指的是什么?

    • A. 对立的存在
    • B. 超越二元对立的智慧
    • C. 生活的复杂性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心经》:同样探讨内心觉悟与解脱。
  2. 《南无阿弥陀佛》:反映信仰与自我救赎的主题。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长恨歌》相比,黄庭坚的《观音赞》更注重内心的觉醒与自救,而《长恨歌》则集中于爱情的悲剧与人生的无常。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黄庭坚诗文集》
  2. 《佛教与中国诗歌》
  3. 《宋代诗歌研究》

以上资料可供深入了解黄庭坚及其作品的背景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