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伏仙岩颂
——黄庭坚
生死浪中涅盘宅,与人司黑非同白。
谁令避世作聋盲,独来寒岩伏石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生死的浪潮中寻找涅槃之地,与他人掌管黑暗和光明的不同。是谁让人避世而变得聋盲,只有我独自来到寒冷的岩石和石壁上隐居?
注释:
字词注释:
- 涅盘宅:涅槃是佛教用语,指生命的轮回结束,达到解脱的境地,宅指居所。
- 司黑非同白:指掌管黑暗的与光明的不同,暗喻生死之间的对立。
- 避世作聋盲:避世表示逃避社会,聋盲则形容对世事的无知和麻木。
典故解析:
涅槃是佛教的重要概念,意味着超越生死,达到解脱的境地。诗中提到的“黑”与“白”,象征着生与死的对立,反映了人对生死的思考与选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北宋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文学家。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擅长诗歌、散文和书法,作品常具有深邃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晚年,正值其身处困境、思考人生意义之时。诗中流露出对人生、死亡及自我选择的深刻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与个人心灵的挣扎。
诗歌鉴赏:
《伏仙岩颂》是一首深邃而富有哲理的诗作,黄庭坚以其独特的视角探讨生死的主题,展现了个人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对自我存在的思考。诗中“生死浪中”的意象,暗示了生命的无常与不确定,而“涅盘宅”的提法则引导读者思考超越生死的解脱之道。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安。
全诗的情感基调带有一丝孤独和坚定,诗人在“与人司黑非同白”的表达中,揭示了他对世俗的反思与批判,强调了选择自我独立的珍贵。尤其是“避世作聋盲”的提法,流露出对社会的无奈与对内心世界的渴望,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最后的“独来寒岩伏石壁”则是对自我坚守的象征,为全诗增添了一层孤独却坚定的力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生死浪中涅盘宅:在生死的波涛中,追求涅槃的居所。
- 与人司黑非同白:与他人相比,我对黑暗与光明的认识有所不同。
- 谁令避世作聋盲:是谁让人选择逃避世俗生活,而变得无知和麻木?
- 独来寒岩伏石壁:我独自来到寒冷的岩石和石壁前,寻求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死比作波浪,形象地表达生命的起伏。
- 对仗:如“黑非同白”,增强了诗句的音韵美和对比效果。
- 反问:通过“谁令”引发读者思考,增加了诗的哲理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生死、选择与自我认同的主题,表现了诗人对世俗的反思与对内心世界的追求,倡导一种超越生死的思想境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生死:象征生命的无常与转瞬即逝。
- 涅槃:象征解脱与超越。
- 黑与白:象征生与死,反映对立与选择。
- 寒岩与石壁:象征孤独、坚韧和内心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涅盘宅”指的是什么? A. 生死的归宿
B. 隐居的地方
C. 社会的避难所 -
“避世作聋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社会的无奈
B. 对生活的热爱
C. 对死亡的恐惧 -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了对生死的思考? A. 渔舟与流水
B. 黑与白
C. 花与鸟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静夜思》——李白
- 《题临安邸》——林升
诗词对比:
对比黄庭坚的《伏仙岩颂》和杜甫的《登高》,两首诗都涉及对人生的思考,但前者更注重个体的内省与超越,后者则表现出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通过意象与情感的不同,展现了各自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黄庭坚诗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中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