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道中》

时间: 2025-01-06 09:06:19

过午曾云未肯开,暖寒村店竹初灰。

萧萧林响棠梨战,晚恐阳山有雨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华山道中
作者: 范成大 〔宋代〕
过午曾云未肯开,
暖寒村店竹初灰。
萧萧林响棠梨战,
晚恐阳山有雨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华山途中所见的景象。虽然过了正午,天空的云层却始终没有散开,村子里的小店里,刚刚开始升起的炊烟在温暖和寒冷之间摇摆。树林中传来沙沙的声音,仿佛是棠梨树在风中颤动。到了傍晚,远处的阳山似乎有来雨的迹象。

注释:

字词注释:

  • 过午:指过了中午。
  • 未肯开:不愿意散开,这里指云层不散。
  • 暖寒:温暖与寒冷的对比,显示天气的变化。
  • 村店:指乡村的小商店或酒家。
  • 竹初灰:竹子的炊烟刚刚升起,形容刚开始做饭。
  • 萧萧:形容声音微弱、细小的样子。
  • 林响:树林中发出的声音。
  • 棠梨:一种梨树,花开时节有美丽的景象。
  • 晚恐:傍晚时分担心。
  • 阳山:指阳山,可能是指一座特定的山。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的典故,而是通过自然景象描绘了旅途中的感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君奕,号石湖,晚号山民,宋代诗人、词人,以其山水田园诗而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乡村生活和自然景色为题材,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敏感。

创作背景: 《华山道中》创作于范成大游历华山的途中,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以及对天气变化的敏感,反映了他当时的心境与情感。

诗歌鉴赏:

《华山道中》通过简单的语言和生动的景象描绘,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对自然环境的细致观察。诗的开头“过午曾云未肯开”,使用了时间的描写,给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压抑的感觉,似乎预示着即将来临的变幻天气。接着,温暖与寒冷的对比,通过“暖寒村店竹初灰”这一句,呈现出一种生活的温馨与自然的冷峻交织的状态,反映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眷恋。

“萧萧林响棠梨战”中,林间的声音似乎在诉说着什么,棠梨树的动摇与风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幽静又略显紧张的氛围。最后一句“晚恐阳山有雨来”则传递出一种忧虑感,晚上的降雨似乎是不可避免的,预示着旅途的不确定性。在这首诗中,范成大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与心理感受的结合,展现出了一种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过午曾云未肯开:表明时间已经过了中午,但天空的云层依旧阴沉。
  • 暖寒村店竹初灰:在村庄的小店里,温暖的气息与寒冷的天气交错,而竹子上冒出的炊烟则显示出生活的气息。
  • 萧萧林响棠梨战:树林中的微弱声响,仿佛是棠梨树在风中轻轻摇动,表达了自然的活力。
  • 晚恐阳山有雨来:到了傍晚,诗人感受到即将来临的雨,暗示了不安和对自然变化的敏感。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暖寒”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层次。
  • 拟人:将自然景象与情感结合,使得景物更具生动性。
  • 象征:云层、雨水象征着不确定的未来和内心的忧虑。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旅途中感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中既有对乡村生活的眷恋,也有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体现了深厚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天气的变化和情绪的波动。
  • :代表着乡村的生活气息、温暖与宁静。
  • :与自然的生动和幽静相联系。
  • 棠梨: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美丽。
  • 阳山:代表了时光的流逝和自然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过午曾云未肯开”表达了什么?

    • A. 天气变好
    • B. 天气阴沉
    • C. 天气晴朗
  2. “暖寒村店竹初灰”中的“竹初灰”指的是什么?

    • A. 竹子开花
    • B. 竹子生长
    • C. 竹子冒起的炊烟
  3.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 A. 快乐
    • B. 忧虑
    • C. 兴奋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鹿柴》
  • 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王维更偏向于静谧的自然,而范成大则通过天气变化展示了旅途的不确定性与内心的感受。二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体现了各自对自然的理解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范成大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