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送秋》
时间: 2025-01-08 23:42: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念奴娇 送秋
作者: 赵熙 〔清代〕
秋光告别,便晓钟交代,一杵新冬。
略似阳关三进酒,天涯寒士途穷。
萤火长门,蛛丝团扇,三十六离宫。
并无馀地,一声南雁愁中。
白帝归向何方,欲留不得,如梦杳无踪。
不信有情天不老,鍊成顽石鸿濛。
万念如潮,五更吹角,黄叶下西风。
河梁枕上,闻鸡漫蹴司空。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光景即将告别,晨钟敲响,仿佛预示着新冬的到来。
这情景就像阳关三叠的酒宴,远方的寒士,途途穷困。
萤火虫在长门外飞舞,蛛丝轻拂着团扇,三十六宫殿的离愁别绪。
已经没有多余的地方可以寄托情思,只有南雁在愁苦中鸣叫。
白帝城的归处在何方,想要停留却又无能为力,恍若梦境般虚无。
不相信有情的天会不老,炼成的顽石也会如同鸿雾般渺茫。
万千思绪如潮水般涌来,清晨五更时分,角声吹响,黄叶在西风中飘落。
在河堤的枕上,听见鸡鸣声,渐渐远去。
注释
- 秋光告别:指秋天的景色即将结束,暗示季节的交替。
- 晓钟交代:清晨的钟声响起,象征着新的开始。
- 阳关三进酒:引用唐代王之涣《登鹳雀楼》的意境,表示离别的情感。
- 三十六离宫:指古代皇宫的宫殿,隐喻离愁别绪。
- 白帝:指白帝城,位于今重庆,古时重要的军事重镇。
- 顽石鸿濛:顽石象征着无情,鸿濛则指朦胧的雾气,象征着愁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熙,清代诗人,因其诗词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情风貌而受到后人喜爱。他的作品通常充满情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与个人感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秋冬交替之际,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离别和孤独的深刻体悟。
诗歌鉴赏
《念奴娇 送秋》是赵熙的一首佳作,整首诗通过对秋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离愁别绪的深情。诗开篇即以“秋光告别”点明主题,时间的流逝使人感到惋惜。接下来的“晓钟交代”不仅描绘了清晨的景象,也寓意着新的季节即将来临,仿佛是对离别的催促。
通过“阳关三进酒”,诗人引入古代的离别场景,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紧接着,描写“萤火长门,蛛丝团扇,三十六离宫”,将诗人的思绪带入了一种孤独和愁苦的境地,令人感受到秋天的萧瑟和内心的苦闷。
“白帝归向何方”一句,表现出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而“不信有情天不老”则传递出诗人对于情感永恒的渴望和对现实无情的叹息。最后通过“万念如潮,五更吹角,黄叶下西风”的意象,展现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惆怅与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光告别:象征着秋天即将过去,季节的轮回。
- 晓钟交代:清晨的钟声提醒人们新季节的到来。
- 略似阳关三进酒:引入典故,表达离别的情感。
- 天涯寒士途穷:描绘远方旅人的艰辛与孤独。
- 萤火长门:夜晚萤火虫的闪烁,象征着孤独。
- 并无馀地:无处寄情,显得更加孤独。
- 一声南雁愁中:南飞的大雁引发了诗人的愁思。
- 白帝归向何方: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
- 不信有情天不老:对爱情长存的信念与现实的对抗。
- 万念如潮:思绪翻滚,无法平静。
- 黄叶下西风:秋风吹落黄叶,象征生命的流逝。
- 河梁枕上:在河边,夜晚的孤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绪比作潮水,形象生动。
- 拟人:萤火虫和南雁被赋予了情感,使自然景物更具生命力。
- 对仗:如“万念如潮,五更吹角”,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秋天的描写,表现出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孤独,展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与对情感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光:象征季节的变化,传达时间流逝的主题。
- 萤火:孤独与希望的象征,点亮夜空的微光。
- 南雁:离别与思念的象征,反映诗人的愁苦。
- 黄叶:生命的脆弱与消逝,暗示时间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阳关三进酒”主要表达什么? A. 离别情感
B. 友情
C. 故乡思念 -
“万念如潮”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平静
B. 焦虑
C. 喜悦 -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风光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离愁
C. 友情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名作,描写自然与人生的交织。
- 《月下独酌》:李白的作品,表现孤独与对酒的寄情。
诗词对比:
- 《念奴娇 送秋》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涉及离别、孤独的主题,但李白更强调豪放与洒脱,而赵熙则在细腻的情感中展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