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

时间: 2025-01-17 10:27:47

飞鸿归尽燕将还,亭院深沉人倚栏。

斜搭秋千寒食雨,已黄柳柳暮春寒。

密球杏萼红如糁,半落梅花香未残。

人世年年非旧事,感时惟有泪丸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飞鸿归尽燕将还,亭院深沉人倚栏。 斜搭秋千寒食雨,已黄柳柳暮春寒。 密球杏萼红如糁,半落梅花香未残。 人世年年非旧事,感时惟有泪丸澜。

白话文翻译:

大雁飞尽燕子即将归来,庭院深深有人倚栏而望。 秋千斜搭在寒食节的雨中,柳树已黄暮春时节仍有寒意。 杏花的花蕾红得像糁一样,梅花半落香气还未消散。 人世间年年都有变化,感慨时光流逝唯有泪水涌动。

注释:

  • 飞鸿:指大雁。
  • 燕将还:燕子即将归来,暗示春天来临。
  • 亭院深沉:形容庭院幽深静谧。
  • 斜搭秋千:秋千斜斜地搭着,形容无人玩耍。
  • 寒食雨:寒食节时的雨,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天。
  • 已黄柳柳:柳树的叶子已经变黄。
  • 暮春寒:暮春时节仍有寒意。
  • 密球杏萼:杏花的花蕾紧密。
  • 红如糁:形容杏花蕾红得像糁(一种红色的颗粒状物)。
  • 半落梅花:梅花已经凋谢了一半。
  • 香未残:梅花的香气还未完全消散。
  • 人世年年非旧事:人世间每年都有变化,不再是旧时的样子。
  • 感时惟有泪丸澜:感慨时光流逝,唯有泪水涌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诗人通过对暮春时节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世变化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暮春时节为背景,通过描绘飞鸿归尽、燕子将还、秋千斜搭、柳树已黄等景象,营造出一种深沉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中“密球杏萼红如糁,半落梅花香未残”一句,既描绘了杏花的艳丽,又暗示了梅花的凋零,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最后两句“人世年年非旧事,感时惟有泪丸澜”,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世变化的无奈和悲伤。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意象丰富,是一首优秀的七言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飞鸿归尽燕将还:大雁已经飞尽,燕子即将归来,暗示春天的到来。
  2. 亭院深沉人倚栏:庭院幽深,有人倚栏而望,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3. 斜搭秋千寒食雨:秋千斜斜地搭着,寒食节的雨增添了一丝凄凉。
  4. 已黄柳柳暮春寒:柳树的叶子已经变黄,暮春时节仍有寒意。
  5. 密球杏萼红如糁:杏花的花蕾紧密,红得像糁一样。
  6. 半落梅花香未残:梅花已经凋谢了一半,香气还未完全消散。
  7. 人世年年非旧事:人世间每年都有变化,不再是旧时的样子。
  8. 感时惟有泪丸澜:感慨时光流逝,唯有泪水涌动。

修辞手法:

  • 比喻:“密球杏萼红如糁”中,用“糁”比喻杏花蕾的红艳。
  • 对仗:“飞鸿归尽燕将还”与“人世年年非旧事”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拟人:“亭院深沉人倚栏”中,“深沉”赋予庭院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世变化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暮春时节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悲伤,以及对人世变化的深刻认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飞鸿:象征着远行和离别。
  • 燕子: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归家的喜悦。
  • 秋千:象征着童年的欢乐和时光的流逝。
  • 柳树: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和岁月的变迁。
  • 杏花:象征着春天的艳丽和生命的短暂。
  • 梅花:象征着坚韧和纯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飞鸿归尽燕将还”中的“飞鸿”指的是什么? A. 燕子 B. 大雁 C. 麻雀
  2. 诗中“斜搭秋千寒食雨”中的“寒食雨”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雨 B. 寒食节的雨 C. 秋天的雨
  3. 诗中“已黄柳柳暮春寒”中的“暮春寒”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寒冷 B. 暮春时节的寒意 C. 秋天的寒冷
  4. 诗中“人世年年非旧事”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无奈 C. 愤怒

答案:1. B 2. B 3. B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同样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苏轼的《春夜喜雨》: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

诗词对比:

  • 张耒的《七言》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张耒的诗更多地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象,而王安石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并对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进行了介绍。
  • 《宋诗鉴赏辞典》:对宋代诗人的作品进行了详细的鉴赏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