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 其二 闺情》

时间: 2025-01-08 22:51:33

金丝蹙雾红衫薄。

绝代佳人何寂寞。

鸟飞残照水烟开,霜覆鹤身松子落。

朝来始向花前觉。

瘦竹亸烟遮板阁。

但曾行处遍寻看,不然日暮还家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丝蹙雾红衫薄。绝代佳人何寂寞。
鸟飞残照水烟开,霜覆鹤身松子落。
朝来始向花前觉。瘦竹亸烟遮板阁。
但曾行处遍寻看,不然日暮还家错。

白话文翻译

金丝织成的衣衫薄如雾,绝世的佳人在此却显得如此孤寂。
鸟儿在余晖中飞翔,水面上烟雾逐渐散开,霜覆盖在鹤的身上,松子也落下。
今天早上才在花前恍惚觉醒,细竹烟雾缭绕,遮住了楼阁。
但我曾走过的地方却遍寻无果,否则晚上回家时就不会迷路了。

注释

  • 金丝:指用金丝编织的衣物,象征华贵。
  • 蹙雾:形容衣物轻薄如雾。
  • 绝代佳人:指当代绝色的美人。
  • 残照:夕阳的余晖。
  • 霜覆:霜冻覆盖。
  • 松子落:松树的果实掉落,象征季节的变化。
  • 瘦竹亸烟:意指细长的竹子在烟雾中显得更加纤细。
  • 遮板阁:意指楼阁被烟雾遮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元恺,清代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常常蕴含深邃的哲理。

创作背景
《玉楼春 其二 闺情》创作于清代,正值文人雅士热衷于抒发个人情感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流露出对孤独和青春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情感的关注。

诗歌鉴赏

《玉楼春 其二 闺情》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董元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绝世佳人的孤独与思索。开篇以“金丝蹙雾红衫薄”引入,华丽的服饰与轻薄的材质形成鲜明对比,暗示出佳人的孤寂与脆弱。接着“鸟飞残照水烟开”,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略显凄凉的场景,夕阳下的鸟儿飞去,水面上升起烟雾,这种景象给人一种忧伤的诗意。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用“朝来始向花前觉”表达了佳人在清晨对生活的感悟,似乎刚刚从梦中苏醒,意识到自己的孤独。最后一句“但曾行处遍寻看,不然日暮还家错”则揭示了佳人内心的迷茫与无助,仿佛在寻找一丝情感的寄托,却又总是无果。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女性情感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孤独与美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金丝蹙雾红衫薄:金丝织成的衣物如雾般轻薄,暗示美人的华贵与脆弱。
  2. 绝代佳人何寂寞:即使是绝世的美人,内心却依然感到孤独。
  3. 鸟飞残照水烟开:鸟儿在余晖中飞翔,水面上烟雾渐渐散开,描绘出一种宁静却略显凄凉的氛围。
  4. 霜覆鹤身松子落:霜冻覆盖着鹤的身形,松子也随之掉落,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变化。
  5. 朝来始向花前觉:早晨在花前恍惚醒来,暗示对生活的思考。
  6. 瘦竹亸烟遮板阁:烟雾缭绕,遮住了楼阁,体现了隐喻与象征的艺术手法。
  7. 但曾行处遍寻看:曾经走过的地方,反复寻找,暗示对过往的回忆与思索。
  8. 不然日暮还家错:如果没有迷失,就不会在日暮时返回家中而迷路,表现了对生活的无奈与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金丝与雾的比喻,展现了华贵的同时又寓意脆弱。
  • 拟人:鸟儿与烟雾的描写,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诗句工整,音韵协调,增强了诗歌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绝世佳人的孤独与思索,表达了对青春、孤独和生活的感慨,反映出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情感困境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丝:象征华贵与脆弱,暗示内心的孤独。
  • :象征自由与离去,反映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 :象征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象征坚韧与清雅,暗示内心的隐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金丝蹙雾红衫薄”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华丽与脆弱
    • B. 富贵与豪华
    • C. 轻盈与飘逸
  2. 诗中提到的“鸟飞残照”反映了什么?

    • A. 自然的美
    • B. 孤独与离别
    • C. 生活的繁忙
  3. “但曾行处遍寻看”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 A. 对生活的迷茫
    • B. 对爱情的期待
    • C. 对理想的追求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较,董元恺的诗更加强调孤独感,而李清照则在表达对爱情的渴望与思考中展现出一种柔情。两者都反映了女性在情感世界中的细腻与复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