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和李参政湖上杂咏》

时间: 2025-01-01 12:17:16

晋当胡运衰,万世先黜陟。

当时望尘友,有识所愤疾。

云何祖士稚,不似刘越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绩和李参政湖上杂咏

晋当胡运衰,万世先黜陟。 当时望尘友,有识所愤疾。 云何祖士稚,不似刘越石。

白话文翻译:

在晋朝,胡人的运势衰退,导致万世都受到贬黜和升迁的影响。 当时的朋友们望尘而叹,有识之士对此感到愤懑不已。 怎么会有这样的文士幼稚,不像刘备和司马懿那样有见识和远见。

注释:

  • 晋当:指晋朝时期。
  • 胡运衰:指胡人(指北方的少数民族,如匈奴等)的势力衰落。
  • 万世先黜陟:形容自古至今的升迁和贬黜现象。
  • 望尘友:指对朋友的状况感到惋惜的人。
  • 有识所愤疾:有见识的人对现状感到愤怒和不满。
  • 祖士稚:指当时的文人知识水平不高。
  • 刘越石:指刘备和司马懿,象征着有智慧和远见的人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字子义,号廷美,南宋时期的诗人、政治家。他的诗歌主要以写景抒情为主,风格清新自然,且富有哲理。魏了翁为人正直,政治上曾担任重要职务,深受当时文人推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不安,北方胡人势力不断侵扰,社会风气也开始动摇。诗人在湖上游玩时,感慨历史的兴衰与时局的变化,借以抒发对当时文人风气的失望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诗歌鉴赏:

全诗通过描绘晋朝的历史背景,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思考与感慨。诗的开头提到“胡运衰”,直接点明了当时的政治环境,暗示了外族的衰落与内部的贬黜现象,形成了对比,突显了历史的变迁。接着,诗人提到“当时望尘友”,表现出对旧友的惋惜,传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特别是“有识所愤疾”,透彻展现了文人对社会动荡的不甘与愤怒。最后一联提到历史人物刘备和司马懿,意在强调当代文人应有的识见与抱负,与历史上杰出人物形成对比,反映出一种对理想文人的追求。

整首诗在用词上简练而有力,情感深沉而真挚,读来令人深思。诗人通过历史的回顾,传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反思,以及对理想人格的渴望,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时代的厚重感和人文的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晋当胡运衰:晋朝时期,胡人的势力开始衰退,暗示历史的变迁。
  2. 万世先黜陟:自古以来,朝代更迭,升迁与贬黜的现象不断,表现出历史的无情。
  3. 当时望尘友:朋友们对此感到惋惜,体现出诗人对朋友的关心与对现状的同情。
  4. 有识所愤疾:有见识的人对此感到愤怒,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强烈不满。
  5. 云何祖士稚:质疑当代文人的幼稚,感叹其缺乏远见。
  6. 不似刘越石:与刘备和司马懿相比,强调当代文人的不足与缺失。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历史人物与当代文人的对比,突出社会的落后。
  • 反问:用“云何”引发思考,增强了语气的力度。
  • 象征:刘备和司马懿象征有远见卓识的人物,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反思,抒发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无奈与愤懑,同时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兴衰、人事无常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胡运:象征外族势力,反映国家的动荡。
  2. 万世:象征历史的长河,表现时间的无情。
  3. 望尘友:象征对友人的关心与惋惜。
  4. 祖士:象征当代文人的无能与不足。
  5. 刘越石:象征智慧与远见,表现理想人格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胡运衰”指的是哪个时期的情况? A. 汉代
    B. 晋代
    C. 唐代
    D. 宋代

  2. 诗人对当时文人有什么看法? A. 赞赏
    B. 失望
    C. 嫉妒
    D. 无所谓

  3. “望尘友”传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惋惜
    C. 愤怒
    D. 期待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将进酒》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对比魏了翁与杜甫的作品,二者都关注社会现实,反映对时局的思考,但魏了翁更偏重于对历史的回顾与理想人格的渴望,而杜甫则更直接地抒发个人对社会苦难的深切关怀。

参考资料:

  • 余秋雨《文化苦旅》
  • 《中国古代诗歌史》
  • 《宋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