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安同知赴阙五首》

时间: 2025-01-19 15:32:40

忧民白发三千丈,报国丹心十二时。

独倚长空望红日,满帘风雨燕喃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安同知赴阙五首

忧民白发三千丈,
报国丹心十二时。
独倚长空望红日,
满帘风雨燕喃呢。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忧国忧民的情怀让我鬓发如霜,报效国家的赤诚之心在每个时辰都在燃烧。我独自倚靠在高空中眺望那红日,窗帘如风雨中的燕子轻声呢喃。

注释:

字词注释:

  • 忧民:关心百姓的疾苦。
  • 白发三千丈:形容忧愁过度,头发变白,夸张的表达对民众的忧虑。
  • 丹心:赤诚之心,忠诚的心。
  • 独倚长空:独自倚靠在高空,表达孤独和渴望。
  • 满帘:窗帘的意思,这里指窗外的景象。
  • 风雨燕喃呢:燕子在风雨中低声细语,形象生动。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丹心”与古代忠臣的情怀有关,常用于形容对国家的忠诚。
  • “白发”是古人常用来形容忧愁和年老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约1040年-1099年),字君谊,号湘山,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亦是一位政治家。他的诗风多表现出关心国事、民生的情怀,作品风格清新流畅,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魏了翁送别友人安同知赴阙(即京城)之际,表达了他对友人的祝福及对国家、民众的关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忧国忧民的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关怀。开篇的“忧民白发三千丈”将个人的忧虑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表现出诗人对民众生活状况的关心,显示出其高尚的品德。接下来的“报国丹心十二时”,则强调了他对国家的无私奉献,表明了作者的忠诚与责任感。这种情感在“独倚长空望红日”中得到了升华,诗人独自站在高处,仰望着希望的红日,象征着对未来的期望和追求。最后一句“满帘风雨燕喃呢”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增添了诗的情感层次,展现出一种柔和而又深邃的思考。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有力,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也透出浓厚的家国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忧民白发三千丈: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诗人因忧国而生的白发,突显对民众困苦的深切关心。
  2. 报国丹心十二时:强调诗人心中对国家的忠诚,时刻都在为国尽心。
  3. 独倚长空望红日:表现出一种孤独感与渴望,期盼着光明的未来。
  4. 满帘风雨燕喃呢:用燕子在风雨中低语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温柔的思念和感慨。

修辞手法:

  • 夸张:如“白发三千丈”,突出忧虑的程度。
  • 比喻:如“丹心”比喻忠诚的心。
  • 拟人:如“燕喃呢”,赋予燕子情感,使情景更生动。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国家和百姓的关怀与忠诚,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友人的美好祝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发:象征忧虑与年老。
  • 丹心:象征忠诚与赤诚。
  • 红日:象征希望与光明。
  • 燕子:象征柔情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白发三千丈”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诗人的年纪
    • B. 诗人的忧虑
    • C. 诗人的快乐
  2. “丹心”在诗中代表着什么?

    • A. 愤怒
    • B. 忠诚
    • C. 胆怯
  3. 诗中“独倚长空望红日”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孤独和渴望
    • B. 绝望
    • C. 开心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现了对国家和民众的关心,但其情感更为沉重,反映了战乱带来的困苦。
  • 李白《将进酒》: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体现了对生活的热忱和对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宋诗三百首》
  • 《魏了翁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