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君挽诗》

时间: 2025-01-17 08:34:24

大雅云亡久,流风尚典刑。

赋登司马室,诗授伯鱼庭。

不及瞻郎罢,犹能识宁馨。

芜辞书琬琰,敢齿蔡邕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乐府君挽诗
作者: 魏了翁

大雅云亡久,流风尚典刑。
赋登司马室,诗授伯鱼庭。
不及瞻郎罢,犹能识宁馨。
芜辞书琬琰,敢齿蔡邕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怀念和对当代文化的忧虑。诗中提到“大雅”已经消失已久,流传下来的古典文化仍在,但却显得稀薄。诗人提到赋诗和作词的历史人物,表现出对古代文学的敬仰和对现状的不满。即使在如此困境中,仍然能够识别古代的美好。最后提到的“芜辞”和“蔡邕铭”则象征着对古典文化的珍视。

注释:

  • 大雅:指古代雅乐和雅诗,象征高尚的文化。
  • 流风尚典刑:流传的风尚仍然遵循着典章制度。
  • :一种古代的文学体裁,通常指五言或七言的诗歌。
  • 司马室:指三国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居所,象征着文人阶层。
  • 伯鱼庭:指东周时期的著名诗人屈原。
  • 瞻郎:指的是诗人对古代优秀文化的追忆。
  • 宁馨:象征美好、清香的品质。
  • 芜辞:指杂乱无章的文字。
  • 琬琰:美玉,象征珍贵的文学作品。
  • 蔡邕:东汉著名文学家,象征有才华的文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魏了翁(约1040-1110),字德华,号惭斋,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于古体诗,作品多关心社会和文化。他的诗风清新流畅,常带有怀古之情。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宋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变迁的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古代文化的传承面临挑战,魏了翁通过此诗表达了对古典文化的怀念和对现代文化的忧虑。

诗歌鉴赏:

《乐府君挽诗》是一首充满怀古情怀的诗作,通过对古典文化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当代文化的忧虑。诗的开头提到“大雅云亡久”,可见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深切怀念,认为现代社会已经失去了曾经的高雅与典范。接着提到“流风尚典刑”,则表明尽管有些古典文化仍然存在,但已不如往昔那般盛行。

在诗中,作者提及了古代文人的名字,如司马相如和屈原,表现出对他们文学成就的敬仰,同时也表露出对现状的不满,似乎在对比古今文学的差距。诗中提到的“宁馨”一词,不仅是对美好品质的向往,也暗示了对当代文化的失望。

最后,诗中提到的“芜辞书琬琰”则表达了对现代文学作品的批判,认为如今的文字已经失去了古代文化的精髓。整首诗在对比与反思中,展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而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大雅云亡久:古典高雅的文化已经消失很久了。
  2. 流风尚典刑:流传下来的风尚还遵循着古代的法规和典章。
  3. 赋登司马室:赋诗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司马相如的时代。
  4. 诗授伯鱼庭:诗歌的传承也源于屈原等人的影响。
  5. 不及瞻郎罢:即使与古代的文人相比,如今的文化仍显得苍白。
  6. 犹能识宁馨: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仍能辨认出那些美好的东西。
  7. 芜辞书琬琰:如今的文字多是杂乱无章,失去了古代文学的珍贵。
  8. 敢齿蔡邕铭:我不敢与蔡邕等古代名家相提并论。

修辞手法:诗中采用了对比、象征等手法,通过对古今文化的对比,凸显了对古典文化的珍视与对现代文化的批判。使用了大量典故,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厚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古典文化的追溯与现代文化的批判,表达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忧虑以及对美好传统的渴望。

意象分析:

  • 大雅:象征高雅的文化传统。
  • 流风:代表着流传下来的文化风尚。
  • 宁馨:象征美好而芬芳的品质。
  • 琬琰:象征珍贵的古典文学作品。
  • 蔡邕:象征有才华的文人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大雅”指代什么? A. 现代诗歌
    B. 古代高雅文化
    C. 当代流行文化
    答案:B

  2. 诗人对现状的态度是: A. 满意
    B. 失望
    C. 无所谓
    答案:B

  3. “宁馨”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清香的品质
    B. 复杂的情感
    C. 现代文化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的名作,表达对时局的忧虑。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诗,体现对自然与文化的思考。

诗词对比

  • 魏了翁的《乐府君挽诗》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文化的追求,但魏了翁更倾向于怀古,而李白则关注于人生的享乐与豪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 《魏了翁诗文集》

以上内容为对《乐府君挽诗》的全面解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