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赠太师丞相文恭陈公挽词二首》

时间: 2025-01-09 00:37:46

拱揖消狂冠,从容奉两宫。

临危几谢传,忍事实娄公。

陶冶无偏党,经纶尽朴忠。

再来金鼎地,高卧亦成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拱揖消狂冠,从容奉两宫。
临危几谢传,忍事实娄公。
陶冶无偏党,经纶尽朴忠。
再来金鼎地,高卧亦成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恭敬地拱手作揖,抑制住心中的狂妄,从容地侍奉两位皇上。
在危急时刻,几次谢绝了高位的传召,忍耐着现实的艰难和压力。
陶冶品德没有偏向某一党派,治理国家尽显朴实忠诚。
再度来到这金鼎之地,卧于高位也算得成就。

注释:

字词注释:

  • 拱揖:双手作揖,表示恭敬。
  • 狂冠:狂妄之气,指过于自信或骄傲。
  • 两宫:指皇上和皇后。
  • 临危:在危急时刻。
  • 几谢传:几次谢绝高位的召唤。
  • 忍事实:忍耐现实的艰难。
  • 陶冶:培养、造就。
  • 偏党:偏向某一党派。
  • 经纶:治理国家的才能。
  • 朴忠:朴实而忠诚。
  • 金鼎地:比喻权力中心或高位。
  • 高卧:高居不下,享受安逸。

典故解析:

  • 娄公:指的是历史上以忠诚著称的人物,表达诗人对忠诚的追求。
  • 金鼎:古代传说中象征权力和富贵的器具,强调地位的尊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元吉,字景元,号澹庐,宋代诗人,生于公元11世纪,因其诗作清新脱俗而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他的诗歌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政治。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韩元吉悼念太师丞相文恭陈公之际,以表达对其忠诚与清白的敬仰。陈公在政治上坚持正义,反对腐败,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政治清明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忠诚、清白的高度赞美。诗的开头通过“拱揖消狂冠”描绘了一个谦卑而尊敬的姿态,表现出诗人对权力的敬畏与对理想政治的向往。接下来的“临危几谢传”,则让人感受到了在权力面前的坚守与不屈,诗人将自己与陈公的品德相提并论,表达了对理想忠臣的追求。

诗中“陶冶无偏党,经纶尽朴忠”则强调了陈公在政治中超然的立场,既不偏向任何一方,也不追求个人的利益,展现了其高尚的品德与无私的奉献精神。最后两句“再来金鼎地,高卧亦成功”则是一种理想的寄托,强调了清白忠诚的精神即便在权力中心也能拥有自己的成就。

通过这首诗,韩元吉不仅是在悼念一个忠臣,更是在呼唤一种理想的政治风气和人格价值,展示了他对社会变革的期望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拱揖消狂冠:表达一种谦卑的态度,意在消除内心的狂妄。
  • 从容奉两宫:表现出对皇权的尊重和对职责的承担。
  • 临危几谢传:在困境中拒绝高位的诱惑,体现出坚定的立场。
  • 忍事实娄公:借用历史人物的典范,强调忍耐与忠诚。
  • 陶冶无偏党:强调在治理中保持公正,不受任何党派的影响。
  • 经纶尽朴忠:展现出治理国家的原则是朴实与忠诚。
  • 再来金鼎地:指再次回到权力中心,表达对成就的期望。
  • 高卧亦成功:即使在高位,也要保持清白与忠诚的品德。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拱揖消狂冠”和“从容奉两宫”,形成了工整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比喻:以“金鼎”比喻权力与成就,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忠诚与清白为主题,展示了对理想政治的渴望与追求,表达了一种对历史忠臣的赞美以及对高尚品德的崇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拱揖:象征谦卑与尊重。
  • 狂冠:象征骄傲与狂妄。
  • 两宫:象征权威和责任。
  • 金鼎:象征权力与地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拱揖”表示什么?
    A. 狂妄
    B. 谦卑
    C. 高傲
    D. 忍耐

  2. “临危几谢传”中的“几谢传”意指?
    A. 多次接受召唤
    B. 多次拒绝召唤
    C. 感谢召唤
    D. 感谢忠诚

  3. 诗中提到的“金鼎”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权力
    C. 忍耐
    D. 忠诚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赠卫八处士》 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 比较韩元吉的忠诚主题与杜甫的忧国忧民,探讨两位诗人对理想政治的不同寄托与表现。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韩元吉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