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日出雨脚图二首》

时间: 2025-01-08 21:15:36

隐隐遥分树色,萧萧似听风声。

何处江倾海堕,隔山雾白烟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隐隐遥分树色,萧萧似听风声。
何处江倾海堕,隔山雾白烟明。

白话文翻译:

隐约间,远处的树影似乎分开了,微风中传来萧萧的声音。
不知道在何处,江水倾泻入海,朦胧的山间雾气中,白烟袅袅升起,显得格外明亮。

注释:

  • 隐隐:模糊不清的样子。
  • 遥分:远远地分开。
  • 树色:树的颜色或树影。
  • 萧萧:形容风声或细微的声音。
  • 江倾海堕:江水倾泻入海。
  • 隔山:山的另一边。
  • 雾白烟明:雾气和烟雾交融,显得清晰明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元吉,宋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常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一次雨后日出的景象中创作而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细腻的观察。

诗歌鉴赏:

《题日出雨脚图二首》通过描绘雨后日出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刻感受。诗的开头“隐隐遥分树色”,用“隐隐”二字渲染出一种朦胧的氛围,仿佛在描绘雨后清晨,远处树影交错,给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感觉。“萧萧似听风声”则通过听觉的描写,增强了画面的动态。诗人将视觉与听觉结合,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风拂过树叶的细微声音。

而后半部分“何处江倾海堕”,则将视线转向远方的江水与大海,展现出一种广阔的景象,仿佛在思考自然的无穷尽。最后一句“隔山雾白烟明”通过对比,描绘出雾气与阳光交织的美丽场景,给人一种清新而明亮的感觉。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自然的深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隐隐遥分树色:描绘远方的树影似乎在朦胧的光线中分开,给人一种轻柔而隐秘的感觉。
  2. 萧萧似听风声:仿佛能听到微风拂过的声音,增加了诗的动感与韵律。
  3. 何处江倾海堕:引发对远方的思考,江水流向大海,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融合。
  4. 隔山雾白烟明:雾气在山间升起,明亮的烟雾象征着希望与美好。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隐隐”与“明亮”的对比,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 拟人:将风声与自然景物结合,使景物富有生命。
  • 意象:树色、江水、雾气等意象交织,构成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绘雨后日出的自然景象,传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表达了一种宁静与美好的情感。

意象分析:

  • 树色:象征生命与自然的和谐。
  • 江水:代表流动与变化,象征时间的推移。
  • 雾与烟:象征着朦胧的未来与希望的光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萧萧似听风声”是指什么?

    • A. 风声细微
    • B. 雨声
    • C. 人声
  2. “何处江倾海堕”中的“倾”字意为?

    • A. 倾斜
    • B. 倾诉
    • C. 倾倒
  3. 诗人通过哪种手法增强了诗的动感?

    • A. 对比
    • B. 拟人
    • C. 排比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韩元吉《题日出雨脚图》与王维《山居秋暝》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前者更注重动态的风声与光影,后者则更侧重于静谧的山水意境。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与热爱。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韩元吉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