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傅安道》
时间: 2025-01-08 21:16: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留别傅安道
作者: 韩元吉 〔宋代〕
场屋俱为拜赐师,烟霄独喜凤毛飞。
壮心似铁何曾老,健笔如椽合一挥。
北渚青山劳我梦,西垣红药待君归。
诏环不作经时隔,沙路薰风卷绣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是告别傅安道的诗,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诗中描绘了诗人与朋友的相知之情,表达了不舍与祝福。
第一句“场屋俱为拜赐师”,意指在场和屋子里都为师长而拜,表达了对师长的敬仰之情;“烟霄独喜凤毛飞”,描绘了在高空中翱翔的美好愿景。
第二句“壮心似铁何曾老”,表明了诗人心中壮志未酬的坚定;“健笔如椽合一挥”,则是说自己的才华如同大笔挥洒,表达了对文学的热爱。
第三句“北渚青山劳我梦”,描述了北方的青山在自己梦中常现;“西垣红药待君归”,则期待朋友能早日归来,和自己分享美好的生活。
最后一句“诏环不作经时隔”,表示彼此之间的情谊不因时间而疏远;“沙路薰风卷绣衣”描绘了一幅轻松愉悦的画面,传达了生活的美好。
注释:
- 场屋:指的是拜师的地点,意为场所和房屋。
- 凤毛:比喻珍贵的东西,这里指的是飞翔的理想。
- 壮心似铁:意指志向坚定,毫不动摇。
- 健笔如椽:形容写作能力极强,笔力雄健。
- 北渚青山:指北方的青山,这里意指思念之情。
- 西垣红药:指西边的红花药草,象征着美好的期盼。
- 诏环:指的是命令,意为不因时间而减少联系。
- 沙路薰风卷绣衣:描绘了一幅轻松自在的情景,暗喻生活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元吉,宋代著名诗人,生于北宋时期,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友谊的深刻理解而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人生和情感,常以细腻的笔触展现内心的情感世界。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与友人傅安道即将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和美好祝愿。诗中融合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寄托了对未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留别傅安道》是一首深情而富有哲理的作品,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友人的祝福,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厚的情感。首句以“场屋俱为拜赐师”开篇,既展现了对师长的尊重,也隐含了对友人傅安道的敬仰。接下来的“烟霄独喜凤毛飞”,则将视野拓宽至天空,象征着理想与追求,暗示着即使在分别之际,仍然寄予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在描写壮志未酬的情感时,作者用“壮心似铁何曾老”表达了不屈不挠的精神,紧接着“健笔如椽合一挥”则展示了他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自信。这段诗句中,诗人的豪情和理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激昂的情感基调。
接下来的两句“北渚青山劳我梦,西垣红药待君归”,则描绘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思念,北方青山与西边红药相互呼应,既是自然的美丽画卷,又是对友人归来的渴望,展现了深厚的友情。
最后两句“诏环不作经时隔,沙路薰风卷绣衣”则表达了对未来相聚的期待与祝福,虽然时间会流逝,但彼此的情谊却不会因之而淡化,反而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深厚。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对友人的眷恋,也有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友情和理想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场屋俱为拜赐师:在场所与房屋中都为尊敬师长而拜。
- 烟霄独喜凤毛飞:在高空中独自欣喜于理想的飞翔。
- 壮心似铁何曾老:壮志如铁,始终年轻不老。
- 健笔如椽合一挥:写作的才华如同大笔挥洒,表达自信。
- 北渚青山劳我梦:北方青山常常在梦中出现。
- 西垣红药待君归:西边的红花药草期待你早日归来。
- 诏环不作经时隔:友谊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减少。
- 沙路薰风卷绣衣:沙路上的暖风轻轻卷起华丽的衣裳。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壮心似铁”,将志向比作铁,强调坚定。
- 拟人:如“沙路薰风”,赋予风以人的属性,描绘出温暖的画面。
- 对仗:如“北渚青山”与“西垣红药”,形成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强调了友情的持久和理想的追求,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凤毛:象征珍贵的理想与追求。
- 青山:代表自然的美好与对故乡的思念。
- 红药:象征生机与希望,期待友人的归来。
- 薰风:传达轻松愉悦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壮心似铁”中的“铁”是用来比喻什么?
A. 坚定的意志
B. 钢铁的力量
C. 年龄的增长 -
诗中提到的“西垣红药”意指什么?
A. 朋友的归来
B. 自然的美丽
C. 诗人的梦想 -
“沙路薰风卷绣衣”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与悲伤
B. 温暖与美好
C. 友谊的冷漠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 《送别》 - 王之涣
诗词对比:
- 韩元吉的《留别傅安道》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但王勃更加强调了人生的短暂与前途的渺茫,而韩元吉则更注重于对未来的美好期望与理想的追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