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晚即事四首 其三
作者:陆游
渔村樵市过残春,
八十三年老病身。
残虏游魂苗渴雨,
杜门忧国复忧民。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渔村和樵市中走过已逝的春天,
我已八十三岁,身体虚弱多病。
残余的敌人游荡在心头,像是干枯的苗渴望着雨水,
我闭门不出,忧虑国家,又忧虑百姓。
注释
字词注释:
- 樵市:樵夫集市,指木材交易的地方。
- 残春:春天已经结束,暗示时光流逝。
- 残虏:残余的敌人,指当时南宋面临的外敌威胁。
- 游魂:游荡的灵魂,形容敌人的威胁和影响。
- 杜门:闭门不出,表示隐居或不愿与外界接触。
- 忧国: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 忧民:对百姓生活的关心。
典故解析:
- 杜门:出自古代隐士的生活方式,意思是闭门不出,表示对世事的无奈和对国家的忧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因其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和丰富的诗歌创作而闻名。他的诗歌多描写个人理想、国家命运以及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外敌侵扰,作者在经历了长久的战乱与个人的衰老后,心中充满忧虑,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陆游的《春晚即事四首》其三,展现了他在晚年对国家和人民深切的忧虑。诗中,作者通过描绘“渔村樵市过残春”,传达出对春天逝去的感慨,同时也隐喻了自己年华已逝、健康日渐衰弱的现实。他的身体已然老迈,但精神上却始终未曾放弃对国家的关心。
“残虏游魂苗渴雨”,这句中的“残虏”代表着国家存续的威胁,而“游魂”则是对敌人游荡的无力感的写照,表现出他对国家前途的忧虑。诗中的意象鲜明,构建了一个蕴含历史苦难与个人感伤的画面。同时,杜门不出,既是对外界局势的无奈,也是对自身身心疲惫的真实写照,展现了他作为一个老人的孤独与无力。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自我的剖析,也有对国家命运的警醒,体现了陆游作为诗人的深邃思考和悲悯情怀。在这短短的几句中,浓缩了历史的沉重和个人的苦楚,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渔村樵市过残春:描绘一个寂静的渔村与樵夫的集市,暗示春天的结束,反映时光流逝带来的惆怅。
- 八十三年老病身:表达自我对衰老与疾病的认知,感叹岁月无情。
- 残虏游魂苗渴雨:通过“残虏”与“游魂”,展现国家的动荡与危机,表达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 杜门忧国复忧民:闭门不出,心中满是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反映出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忧国复忧民”,形成工整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游魂”比喻敌人的威胁,深化了诗的意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个人的衰老与国家的危机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了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历史的沉重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残春: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游魂:代表敌人的游荡,象征着对未来的不安与恐惧。
- 杜门:隐喻诗人对外界的封闭与自我内心的挣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残春”指的是什么?
- A. 春天的结束
- B. 一种花
- C. 黎明前的春天
- D. 春天的开始
-
“杜门”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外界的向往
- B. 对国家的忧虑
- C. 对个人的逃避
- D. 对民众的喜爱
-
诗中提到的“残虏”代表什么?
- A. 诗人的朋友
- B. 敌人的威胁
- C. 过往的记忆
- D. 自然的灾害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陆游同样表达了对国家的关注和个人的感慨。
- 《示儿》:陆游在此诗中同样流露出对国家的忧虑。
诗词对比:
- 《登高》(王之涣):同样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更侧重于自然景观的描绘。
- 《春望》(杜甫):同样反映了国家的动荡,但更加直接地表达了个人的悲痛与责任。
参考资料
- 《陆游诗词全集》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