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

时间: 2025-01-01 14:34:47

飘然世外更何求,终日桥边弄钓舟。

回视老身犹长物,纵无炊米莫闲愁。

烟生墟落垂垂晚,雁下陂湖处处秋。

欲觅高人竟安在,又闻长笛起沧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飘然世外更何求,
终日桥边弄钓舟。
回视老身犹长物,
纵无炊米莫闲愁。
烟生墟落垂垂晚,
雁下陂湖处处秋。
欲觅高人竟安在,
又闻长笛起沧州。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世外桃源中,我还有什么可求的呢?整日待在桥边玩弄着钓鱼的小舟。回过头看自己年迈的身躯,虽然没有米饭可以做,也不再感到烦恼。炊烟袅袅升起,乡村的落日渐渐西沉,雁群在陂湖上飞翔,满眼都是秋色。想要寻找志同道合的高人,却不知道他们究竟在哪里,耳边又传来沧州的长笛声。

注释:

  • 飘然:形容轻松自在,如同在世外。
  • 钓舟:指钓鱼的小船。
  • 老身:指年老的身体。
  • 炊米:做饭的米。
  • 闲愁:无所事事的忧愁。
  • 烟生墟落:烟雾弥漫的乡村。
  • 陂湖:水边的地方。
  • 高人:指有高深见识的人。
  • 长笛:一种乐器,象征音乐的悠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散文家。他的诗歌风格以豪放、清新、真挚著称,常常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湖上》创作于晚年,陆游在经历了战乱和个人的挫折后,选择了隐居生活。诗中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在困境中依然保持乐观心态的情感。

诗歌鉴赏:

《湖上》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描绘了作者在湖边的宁静生活,借此表达对世俗烦恼的超脱。诗的开头“飘然世外更何求”,让人感受到一种恬淡的心境,似乎在诉说着身处自然中的安宁与满足。接下来的“终日桥边弄钓舟”,则描绘了他在湖边悠闲垂钓的场景,传达出一种与世无争的悠然自得。

“回视老身犹长物”一句,反映出作者对自己年老的感悟,尽管物质匮乏,但内心并不感到忧愁,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诗歌的后半部分通过描绘晚霞、归雁等自然景象,营造出浓厚的秋意,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归属感。

最后两句“欲觅高人竟安在,又闻长笛起沧州”,引入了对高人和理想的追求,暗示在他孤独的隐居生活中,仍对志同道合的人的渴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哲理思考,表达了陆游对人生的反思与通透,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飘然世外更何求:身处宁静之地,心中无所求。
  2. 终日桥边弄钓舟:每天在桥边悠闲地钓鱼。
  3. 回视老身犹长物:回首自己年老,物质虽少但心态平和。
  4. 纵无炊米莫闲愁:即使没有米饭,也不再感到烦恼。
  5. 烟生墟落垂垂晚:炊烟袅袅升起,乡村的黄昏渐近。
  6. 雁下陂湖处处秋:雁群在湖边飞翔,四处充满秋意。
  7. 欲觅高人竟安在:想寻找志同道合的人,却不知道在哪里。
  8. 又闻长笛起沧州:耳边传来沧州的悠扬笛声,仿佛在召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隐居生活比作世外桃源,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对仗:如“纵无炊米莫闲愁”,形成和谐的音韵。
  • 意象:如“烟”、“雁”,富有秋意,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哲学思考。通过描绘自然与个人的关系,反映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强调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宁静和安逸。
  • :代表友情和志同道合的人。
  • 炊烟:寓意生活的简单与自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飘然世外”的意思是: A. 轻松自在
    B. 忙碌喧嚣
    C. 追名逐利
    答案:A

  2. “纵无炊米莫闲愁”中的“炊米”指的是: A. 煮饭的米
    B. 水上的米
    C. 田里的米
    答案:A

  3. 诗人想要寻找的“高人”指的是: A. 隐居者
    B. 有高深见识的人
    C. 富有的人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表达对山水自然的热爱与隐逸生活的向往。
  • 陶渊明《饮酒》:描绘田园生活,强调内心宁静与满足。

诗词对比:

陆游的《湖上》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但陆游的诗更加关注内心的平和与对人生的反思,而王维则更加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心境的融洽。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选》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