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暴至》
时间: 2025-01-01 14:08: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雨暴至
堂中虚窗雨气入,
堂前丛竹雨声急。
山童束縕走求火,
屋漏惟愁打书湿。
秋风罢亚九千顷,
此夕真成倾玉粒。
蹋歌作社约比邻,
一饱今年可平揖。
白话文翻译:
夜雨骤然降临,
堂内透过虚窗,雨气涌入。
堂前的竹林中,雨声急促而响亮。
山中的孩子急忙跑来求火,
屋子漏雨只愁书本被打湿。
秋风已经停息,万顷良田如同倾洒的玉粒,
今夜真是倾盆大雨。
我们在这里聚会,约定邻里,
今年在一起畅饮,尽情拜访。
注释:
- 虚窗:窗户没有关好,虚掩着,雨气能透入。
- 丛竹:竹子成片,形象生动。
- 束縕:束缚衣物,形容山童的衣物。
- 求火:向邻居借火,表示生活中的互助。
- 打书湿:书本被雨水打湿,表示忧虑。
- 倾玉粒:形容雨水如同洒落的玉粒,形象而生动。
- 平揖:指互相拜访,表示友好的交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风格多样,常反映个人情感与历史沧桑,作品中蕴含着深厚的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诗人生活在战乱中,作品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生活的思考,尤其是雨夜中的孤独与情感的交织。
诗歌鉴赏:
《夜雨暴至》是陆游描绘夜雨情景的佳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雨夜的氛围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开篇通过“堂中虚窗雨气入”,形象地表现出雨水的侵入,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略显压抑的氛围。接着提到“丛竹雨声急”,使人感受到竹林中雨声的急促,仿佛整片竹林都在倾诉着雨的急促与哀伤。
诗中提到“山童束縕走求火”,表现了人们在雨夜中的无奈与生活的艰辛。山童的求火不仅是生理上的需要,更是人们在雨夜中对温暖的渴望和对生活的希望。接下来的“屋漏惟愁打书湿”,则突显了诗人对知识和文化的珍视,屋漏之忧,意在传达出对生活困境的无奈与痛苦。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变化,更深层次地反映出人们在生活困境中不屈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几句通过聚会的描写,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虽然生活艰难,但通过相聚、畅饮,人们依然能够找到生活的乐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堂中虚窗雨气入”——窗户虚掩,雨气透入,表现出环境的湿润与阴冷。
- “堂前丛竹雨声急”——前面的竹林中雨声急促,传达了雨的猛烈。
- “山童束縕走求火”——山中的孩子急着束好衣物,向邻居请求火,体现了生活的艰辛。
- “屋漏惟愁打书湿”——屋子漏雨,愁苦在于书本被打湿,表现出对知识的珍视与担忧。
- “秋风罢亚九千顷”——秋风停息,广袤的田野如同洒落的玉粒,展现自然的美丽。
- “此夕真成倾玉粒”——今夜的雨如同倾洒的玉粒,形象生动,增强了诗的意境。
- “蹋歌作社约比邻”——相约邻里进行聚会,表现了人际关系的温暖。
- “一饱今年可平揖”——畅饮一番,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雨水比喻为“倾玉粒”,形象生动。
- 拟人:竹林中的雨声被赋予了情感,令人感同身受。
- 对仗:如“堂中虚窗”与“堂前丛竹”,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雨夜的情景,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表现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们在艰难环境中的情感与希望,体现了陆游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与对美好人际关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也代表着诗人内心的忧虑与思考。
- 竹:象征着坚韧与清雅,竹林中的急雨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敏感。
- 火:象征着温暖与希望,山童求火表现了人们在困境中的互助。
- 书:象征着知识与文化,诗人对书的忧虑体现出对知识的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山童束縕”的含义是什么?
- A) 孩子在雨中玩耍
- B) 孩子急忙束好衣物求火
- C) 孩子在竹林中采竹
-
诗中“秋风罢亚九千顷”主要表达了什么情绪?
- A) 悲伤
- B) 宁静与美好
- C) 急促与焦虑
-
诗人通过“屋漏惟愁打书湿”想要表达什么?
- A) 对生活的无奈
- B) 对雨的喜爱
- C) 对邻居的不满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夜喜雨》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夜喜雨》同样描绘了雨夜的景象,但更侧重于自然的恩惠与农田的丰收,而陆游则更多地反映了个人情感与生活困境。两者在意象和情感的表达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历史背景与人生态度。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陆游与南宋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