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四首》
时间: 2025-01-21 09:07: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已藁忠言未及输,岂知穷鬼迫臞儒。
诸生蕝就汉朝野,一束刍留孺子湖。
室有瓶储聊自给,帘夸碗人沽。
风涛如此行何适,犹幸中流得一壶。
白话文翻译:
我已经用尽忠言却未能倾诉,怎能知道穷苦的鬼子逼迫着身材瘦弱的读书人。
那些读书人早已投身于汉朝的田野,只有一束草留给孺子湖。
家中有瓶子储存粮食可以自给自足,帘子下夸耀的碗都是别人买来的。
在这样的风涛中,我该何去何从,幸好在中流还有一壶酒。
注释:
字词注释:
- 藁:干草,古时用作书信或信件的比喻,这里指忠言。
- 穷鬼:形容贫困的人。
- 迫臞儒:迫使瘦弱的读书人,形容读书人的困窘。
- 诸生:指读书的学生。
- 蕝:野菜,常用来指代贫苦生活中的食物。
- 刍:干草,指家畜的饲料。
- 孺子湖:湖泊名,象征安静的生活。
- 沽:买卖,这里指为生计而交易。
典故解析:
- 汉朝:指中国历史上汉代的繁荣与文化,常用来代表知识分子的理想生活。
- 中流得一壶:象征在困境中仍能找到一丝安慰或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德明,号宗道,宋代诗人,擅长填词和作诗,以豪放奔放而著称。他的创作多受当时社会动荡的影响,表达了对时局的关切和个人的无奈。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士人生活困苦。诗人通过描写忠言与穷苦的对比,反映出知识分子在动荡时代的苦闷与无奈。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这首诗透过犀利的笔触揭示了社会的现实与人心的扭曲。他开篇提到“已藁忠言未及输”,表现了自己的忠诚与无奈,说明在那个时代,诚恳的建议往往被忽视,甚至被迫害。接着“岂知穷鬼迫臞儒”,以“穷鬼”的形象引入,展现了士人的窘迫与无奈,既有对社会的控诉,也有对自身的感叹。
诗中提到的“诸生蕝就汉朝野”,表现出士人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放弃理想,投身于艰辛的生活中。此处对比汉朝的繁荣,暗含对当下困境的惋惜与不满。而“室有瓶储聊自给”则展现了作者在贫困中寻求生存的现实态度,虽不富裕,但仍可以自给自足。
最后一句“风涛如此行何适”,表达了在风波中迷失方向的无助感,然而“犹幸中流得一壶”则似乎寓意着即便处于困境,仍有一丝安慰和希望。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对生活的深刻反思与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已藁忠言未及输:我用尽忠诚的言辞却没有被倾诉出去。
- 岂知穷鬼迫臞儒:怎能知道那些穷苦的人迫使着瘦弱的读书人。
- 诸生蕝就汉朝野:那些学生已投身于汉朝的田野生活。
- 一束刍留孺子湖:只有一束干草留给孺子湖,象征着贫困的生存。
- 室有瓶储聊自给:家里有个瓶子存粮可以自给自足。
- 帘夸碗人沽:窗帘下夸耀的碗都是别人买来的。
- 风涛如此行何适:在这样的风涛中,我该何去何从。
- 犹幸中流得一壶:幸好在中流还有一壶酒。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忠言比作“藁”,形象地表现出言辞被忽视的无奈。
- 对仗:如“已藁忠言”与“岂知穷鬼”形成对应,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反衬:通过对比“汉朝野”和“孺子湖”,表现出士人的悲惨境遇。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当时社会的无奈和对理想的失落,反映出知识分子在动荡岁月中的苦闷和对生存的思考,同时也透露出一丝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忠言:象征诚实与直言不讳,代表理想与信仰。
- 穷鬼:代表社会底层人群,反映出人性的无奈。
- 孺子湖:象征着宁静的生活与理想的归宿。
- 一壶酒:象征着慰藉与希望,在困境中寻求的精神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已藁忠言”指的是什么?
- A. 诗人的感情
- B. 忠诚的言辞
- C. 个人的理想
- D. 社会的现状
-
“岂知穷鬼迫臞儒”中的“穷鬼”指的是?
- A. 富裕的人
- B. 知识分子
- C. 贫苦的人
- D. 官员
-
诗中“犹幸中流得一壶”表达的情感是?
- A. 绝望
- B. 幸福
- C. 希望
- D. 无奈
答案:
- B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登飞来峰》:同样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
- 陶渊明《饮酒》:描绘了隐逸生活的逍遥与对世俗的超脱,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歌史》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刘克庄的《又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