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秦娥(舟中书事)
高观国 〔宋代〕
歌声间。兰舟只隔芙蓉湾。
芙蓉湾。扇摇波影,风卷云鬟。
余音袅袅留余欢。
双鸳飞处传情难。
传情难。曲终人去,愁寄湖山。
白话文翻译:
在歌声中,兰舟只隔着芙蓉湾。
芙蓉湾,扇子摇动着波光,微风吹拂着她的云鬓。
余音袅袅,留下了无尽的欢愉。
双鸳飞舞的地方,传递情意却是那么艰难。
传情真难,曲子一结束,人已经离去,愁绪寄托在湖山之间。
注释:
- 兰舟:指小船,通常用来形容轻便美丽的船只。
- 芙蓉湾:指盛开有如芙蓉花的水湾,象征美丽的自然景色。
- 扇摇波影:用扇子摇动水面,形成波光粼粼的影子,表现出细腻的动作和景象。
- 云鬟:古代女子所梳的发髻,形容女子的美丽。
- 余音袅袅:形容歌声悠扬,余音缭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 双鸳:比喻一对相爱的情侣,象征爱情。
- 愁寄湖山:将愁苦之情寄托于湖光山色之中,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对离别的痛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观国,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具有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优美的意象。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舟中,以湖泊的景色和音乐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别和爱情的思考,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自然与情感的深刻领悟。
诗歌鉴赏:
《忆秦娥(舟中书事)》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离别的惆怅。诗中的“歌声间”让人感受到一种轻松惬意的氛围,仿佛置身于一个优雅的场景中,与自然融为一体。兰舟与芙蓉湾的描绘,既具象又富有诗意,展现了水乡的宁静与美丽。
“扇摇波影,风卷云鬟”一句,描绘了舟中女子的娴静与美丽,伴随着摇曳的水波和轻柔的风,营造出一种动静结合的意境。而“余音袅袅留余欢”则突出了音乐的魅力和对往昔欢愉的留恋,令人在美好回忆中感受到一丝淡淡的忧伤。
接下来“传情难”一语,表达了爱情的艰辛与离别的苦楚,双鸳飞处的意象,象征着恋人间的难以传达的情感,令人唏嘘。最后,诗人将愁苦寄托于湖山之间,显现了对自然的依恋和内心深处的孤独感。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情感纠葛的画面,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之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歌声间。兰舟只隔芙蓉湾。
- 描述了在歌声回荡的环境中,舟只隔着美丽的水湾,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
扇摇波影,风卷云鬟。
- 细腻刻画了女子在船上扇动扇子,水波荡漾,风吹动她的发髻,展现了动人的画面。
-
余音袅袅留余欢。
- 余音缭绕,表达了音乐带来的欢乐与余韵,留给人无限的回忆。
-
双鸳飞处传情难。
- 双鸳象征着恋人,飞翔的姿态却让情感传递变得困难,表达了离愁别绪。
-
曲终人去,愁寄湖山。
- 曲子结束,人与人之间的相聚也随之消散,诗人将内心的愁苦寄托于湖光山色之中。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双鸳飞处”用鸳鸯比喻情侣,形象生动。
- 拟人:将“余音”拟人化,赋予其留存的能力,增强了情感的表现。
- 对仗:整首词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音乐、自然和人情的交织,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离别的愁苦,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爱情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兰舟:象征轻盈与宁静,代表着自由与闲适的生活状态。
- 芙蓉湾:象征美丽自然,生动地描绘了环境的幽雅。
- 双鸳:象征爱情与情感,表现出人际间的复杂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兰舟”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小船
C. 一种乐器 -
“余音袅袅”中的“余音”指的是什么?
A. 余下的音乐
B. 余下的酒
C. 余下的时间 -
诗中提到的“双鸳”象征着什么?
A. 友谊
B. 爱情
C. 离别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温庭筠《一剪梅》
诗词对比:
- 比较高观国与李清照在描述离别情感时的不同风格,前者更侧重于自然环境的描绘,而后者则更加强调内心情感的细腻与深刻。高观国的描绘中带有更多的自然意象,而李清照则更为直接地表达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相关古代文学研究论文和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