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时间: 2025-01-20 00:38:49

偷得韩香惜未烧。

吹箫人在月明桥。

草芳似待玉骢骄。

吹絮绣帘春澹澹,隔香罗帐夜迢迢。

楚魂须著楚词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观国的《浣溪沙》

偷得韩香惜未烧。
吹箫人在月明桥。
草芳似待玉骢骄。
吹絮绣帘春澹澹,
隔香罗帐夜迢迢。
楚魂须著楚词招。


白话文翻译:

我偷偷得到了韩香,却舍不得去点燃它。
吹箫的人在月光下的桥上。
草木芳香似乎在等待骏马的骄傲驰骋。
轻轻吹起的絮飘荡在绣帘后,春天的气息淡淡地弥漫,
隔着香气的罗帐,夜色漫漫。
楚地的魂魄应当用楚词来招引。


注释:

字词注释:

  • 韩香:指一种香料,香气芬芳。
  • 吹箫:指用箫(古代一种吹奏乐器)演奏音乐。
  • 玉骢:指一种名贵的马,象征骏马。
  • 绣帘:绣花的帘子,装饰美丽。
  • 楚魂:指楚地的文化或情感,通常与屈原等楚文化相关。

典故解析:

  • 楚词:指屈原等楚国诗人的诗歌,常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感。此处提到“楚魂”,暗示对故乡与文化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观国,字仲华,号易斋,宋代诗人,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浣溪沙》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思索。


诗歌鉴赏:

《浣溪沙》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在月明之夜的思绪与情感。首句“偷得韩香惜未烧”,透露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留恋,似乎诗人对生活中细腻而珍贵的瞬间充满感慨。接下来的“吹箫人在月明桥”,则勾画出一个静谧的夜晚场景,音乐的悠扬与月光的映照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浪漫而忧伤的氛围。

“草芳似待玉骢骄”一句,草木的芳香与骏马的骄傲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一种对生命活力的渴望与期待。而“吹絮绣帘春澹澹”则进一步深化了春天的气息,轻柔的絮飘荡在帘后,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柔情与淡淡的忧伤。

最后的“楚魂须著楚词招”,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升华,诗人通过对楚文化的呼唤,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和对文化的依附。这种情感在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得以传达,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抒情意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偷得韩香惜未烧:隐喻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2. 吹箫人在月明桥:描绘静谧的夜景,增添诗的情感。
  3. 草芳似待玉骢骄:草木的芳香与骏马的骄傲形成对比,表达生命的渴望。
  4. 吹絮绣帘春澹澹:春天的轻柔与淡淡忧伤。
  5. 隔香罗帐夜迢迢:夜色中隔着香气的帐幕,表达思念。
  6. 楚魂须著楚词招:对故土文化的呼唤,情感的升华。

修辞手法:

  • 比喻:草芳似待玉骢骄,将草木与骏马相提并论,增强意象。
  • 拟人:轻轻吹起的絮,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吹絮绣帘”和“隔香罗帐”,增强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故土文化的思念,情感细腻而深刻,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美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韩香:象征美好与珍贵。
  • 月明:象征宁静与美好的时刻。
  • 玉骢:象征骄傲与生命力。
  • 春澹澹:象征柔和与淡淡的忧伤。
  • 楚魂:象征文化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浣溪沙》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高观国
    • D. 白居易
  2. “楚魂须著楚词招”中的“楚魂”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楚地的文化
    • C. 一种香料
    • D. 一种动物

答案:

  1. C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高观国的《浣溪沙》和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思念,但高观国更侧重于自然的描写,而李清照则更注重情感的细腻和深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高观国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