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一百首·剧孟》

时间: 2025-01-17 09:36:29

向令从七国,是自列陪臣。

太尉空称赏,非知剧孟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向令从七国,是自列陪臣。
太尉空称赏,非知剧孟人。

白话文翻译:

如果让你从七个国家中选择,那你自然而然就会成为陪臣。太尉空口称赞你,但他并不真正了解剧孟这个人。

注释:

  • 向令:如果让你。
  • 七国:指的是古代的七个国家,可能隐喻较为复杂的政治环境。
  • 陪臣:指的是陪同的臣子,地位较低,非核心人物。
  • 太尉:古代最高军事官职,地位显赫。
  • 称赏:表扬、赞赏。
  • 非知:并不了解。

典故解析:

“剧孟”指的是剧孟这个历史人物,剧孟是战国时期的著名谋士,以智谋而著称。诗中提到的“太尉”可能暗指对某种权力的象征,表明即使被称赞,实际上对真正有才华的人的了解和认可并不充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仲明,号白洲,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政治家。他的诗风广泛,重视情感表达,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南宋时期,那个时代政治动荡,士人的抱负与现实之间常常存在矛盾。刘克庄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才能得不到应有重视的无奈与失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才被忽视的感叹。前两句“向令从七国,是自列陪臣”不仅展示了剧孟的才能被低估的现实,也隐含了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批判。诗中提到的“太尉”,虽然地位高贵,却无法识别真正的人才,这种讽刺使整首诗更具深意。诗人通过对剧孟的提及,反映出对那些才华横溢但未被重用者的惋惜,表现了士人对社会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全诗情感深沉,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向令从七国:即使让你选择,从七个国家中也只能成为陪臣,表现出对人才处境的不满。
  2. 是自列陪臣:说明即使选择了,最终的结果也不过是陪衬的地位,揭示了社会对人才的不重视。
  3. 太尉空称赏:太尉的称赞并没有实际意义,反而让人觉得空洞。
  4. 非知剧孟人:太尉并不了解剧孟的真实才能,表现出对社会的讽刺和对人才的忽视。

修辞手法:

  • 对比:将“太尉”与“剧孟”进行对比,突显出社会对真正人才的无视。
  • 讽刺:通过“称赏”与“非知”形成鲜明对比,批判空洞的赞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才华被忽视的惋惜与无奈,同时也对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批判,反映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七国:象征着纷繁复杂的政治环境,也隐喻对人才的竞争与选择。
  2. 陪臣:象征被忽视的才能与理想,反映出社会的冷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太尉”是什么身份? A. 文人
    B. 军事官员
    C. 君王
    D. 商人

  2. 填空题:诗中的“向令从七国”表达了对__的无奈。

  3. 判断题:诗人认为太尉真正了解剧孟的才能。
    是 / 否

答案:

  1. B
  2. 人才被忽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离骚》(屈原)

诗词对比:

《离骚》与刘克庄的诗都有对人才与理想追求的深刻反思,但前者更多表达个人的遭遇与情感,而后者则更集中于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两者在情感基调和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表现手法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精粹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