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警斋侍郎二首》

时间: 2025-01-19 19:14:14

颜苍鬓秃旧词臣,几见台家局面新。

栖碧山中真大隐,立红云畔是前身。

鲁公昔有书干禄,杨子今无赋逐贫。

纵使未能追绮皓,绝胜赐杖给扶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警斋侍郎二首》 ——刘克庄

颜苍鬓秃旧词臣,几见台家局面新。
栖碧山中真大隐,立红云畔是前身。
鲁公昔有书干禄,杨子今无赋逐贫。
纵使未能追绮皓,绝胜赐杖给扶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作者刘克庄以苍老的面容和秃顶的形象出现在旧臣中,几次见证了朝廷的变化和新局面。他隐居在青翠的山中,真正是个隐士,而曾经的身世却在红云之旁。鲁公曾经拥有书信来获得荣华富贵,而杨子如今却没有赋予贫穷的诗篇。即使无法追求像绮皓那样的荣华,然而也胜过了那些只会依靠权贵的施舍来度日的人。

注释

  • 颜苍鬓秃:面色苍白,头发稀少,形容年老体衰。
  • 台家:指的是朝廷。
  • 栖碧山中:隐居于青翠山中,表明诗人向往隐逸生活。
  • 鲁公:指的是鲁迅,书干禄意为通过书信获得封禄。
  • 杨子:指的是杨雄,意指贫穷的诗人。
  • 绮皓:指的是荣华富贵的生活。
  • 赐杖:即施舍,指依赖于他人施予的恩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景文,号警斋,南宋诗人。其诗风多以豪放、清新的风格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变革的历史阶段。诗人目睹了朝廷的更迭,心中感慨万千,反映出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权贵施舍的不屑。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和警斋侍郎二首》通过对比不同人生选择,展现了诗人对荣华与隐逸生活的思考。在首句中,诗人以“颜苍鬓秃”展示了自己的老态,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在权力中心的失落感。接下来的描写则转向对自然与隐士生活的向往,“栖碧山中真大隐”,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追求表露无遗。同时,诗中提到的鲁公和杨子,体现了不同的命运轨迹,鲁公的成功与杨子的贫困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思考。最后两句“纵使未能追绮皓,绝胜赐杖给扶人”,道出了一种人生哲学:追求精神的独立与自我价值,胜过依赖他人的施舍,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尤为重要,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颜苍鬓秃旧词臣:诗人以苍老的外貌自谦,表明自己是老臣。
  2. 几见台家局面新:见证了朝廷的变化,暗含对新政权的期待或质疑。
  3. 栖碧山中真大隐:向往隐居生活,体现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4. 立红云畔是前身:隐喻自己的身世与过往,暗含对往昔的追忆。
  5. 鲁公昔有书干禄:引用典故,鲁公的成功象征通过智慧获得荣华。
  6. 杨子今无赋逐贫:对比杨子的贫困,反映出现实的无奈。
  7. 纵使未能追绮皓:即使无法得到荣华富贵。
  8. 绝胜赐杖给扶人:强调精神独立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对比:鲁公与杨子的对比,突显出不同命运。
  • 隐喻:诗人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传达了追求精神独立与自我价值的思想。

意象分析

  • 碧山:象征隐逸与自由。
  • 红云:象征过往的辉煌与成就。
  • 书干禄:象征通过智慧与努力获得的地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鲁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鲁迅
    • B. 孔子
    • C. 孟子
    • D. 陶渊明
  2. “栖碧山中”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 A. 权力
    • B. 诗歌
    • C. 隐逸生活
    • D. 财富

答案

  1. A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样表现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王维的《山居秋暘》,描绘自然景色与隐逸生活。

诗词对比: 刘克庄与陶渊明的诗作均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刘克庄更加强调个体的独立与价值,而陶渊明则更多地描绘自然的恬淡与宁静。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隐逸哲学。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包括刘克庄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对古代诗词的分析与解读。